武汉什么时候会降温
一般情况下,武汉的降温和入秋期间通常在9月下旬到10月中旬之间。
这个时间段会有明显的气温下降,天气转凉,标志着进入秋季。
然而,具体降温和入秋的日期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每年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您根据当年的气候情况和天气预报来了解具体的降温和入秋时间。
真的有停云吗
停云是一个虚构的概念,目前科技尚未实现停止云的能力。云是由大量水蒸气凝结形成的气体团,位于大气层中的不同高度。它们是由气候条件、温度、湿度和空气流动等因素所决定的。
虽然我们无法控制或停止云的形成和运动,但我们可以通过天气预测等手段来预测云的变化和未来的天气情况。同时,云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降水、日照等。因此,虽然我们无法停止云的存在,但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应对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没有停云。
可能是因为停云这个角色并没有在游戏设定中被列为主要角色或者故事情节中的重要角色。此外,游戏开发者也可能根据游戏平衡和玩家需求等方面的考虑,选择了其他角色来设计卡池。因此,卡池中的角色不一定是所有角色的全集,而是经过筛选和设计后的部分角色
停云是指云层中的云雾消散,天空恢复晴朗的现象。虽然人们常说“停云”,但实际上云层并不会真正停止移动。天气系统的运动机制决定了云层会随着大气环流移动。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云层的厚度和密度可能会减少,导致人们感觉云层停留不动。
例如,在稳定的高压天气系统中,云层较少,天空晴朗;或者在特定地形条件下,例如山谷或山顶,云层可能因为地形的影响而停留在某个区域。但总体而言,云层是不会真的停止移动的。
旅途中,你都遇见过哪些异常天气
旅途中的异常天气进藏路上会经常遇上。2015年9月进藏,走的318川进青出,经历了高原上奇特的天气变化,体验到一日里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在左贡、八宿一路上艳阳高照,到了然乌下山时突遇大雪夹冰雹,雨雪天气导致路况变得极差,我们都没带防滑链,最后小心翼翼跟着大货车的车辙一路慢慢溜下山。还记得有一次在雅西高速上,夜幕降临,突降大暴雨和大雾,能见度不到十米,开得那是一个惊心动魄啊!硬着头皮走了大概半个小时穿过隧道,奇怪了,山的另一边完全是另一个天地,大雾大雨都消失了,完全没有下过雨的痕迹,好神奇!
2019年8月我到泰山旅游,从天外村坐缆车到南天门,下了缆车烈日当头照,刚走了有五,六分钟吧,突然下起大雨,头顶烈日下大雨这也算奇观吧?可更奇观的是,离我只有十几米外的南天门一点雨也没下。
旅途中,我遇见过的异常天气最多的就是雷雨和冰雹,最为惊险的一次大概是2009年年底,我从昆明去往西双版纳,途经思茅,晚饭后大巴在一个村庄附近入住,半夜住在宾馆里面,被一阵窗户咣咣声响惊醒,以为是野兽撞击窗户呢,清晨游客们都起来谈及半夜的事,原来是地震所致,现在不记得了是说云南某地当时发生了里氏4、5级地震,第一次感受到地震的威力啊!
记得那是2007年夏末,自贡出发自驾四川阿坝藏族羌族。那时成自泸高速尚未修建,只得走老成渝路。在通过龙泉山隧道时,雨水像瓢泼一样落下,雨刮最高档几乎无效。执稳方向,迅速减速、开启雾灯,安全驶离雨量集中区。
记忆最深刻的,要数去南极,过德雷克海峡时,那里的巨浪。只是很可惜,破冰船太晃,没法用照片记录。
其二就是新疆禾木的雪。
那一年新疆禾木雪灾,连着下了14天的雪,都上新闻了,而我刚好赶上了那一场雪。
去禾木的路上,一开始学不大,天很蓝,路也很好走。冬天去阿勒泰地区,一定要四驱越野车,路况太复杂。而且最好不好自驾,没有雪地开车经验,路面很滑,很难控制。
当时我们是三台越野车进的喀纳斯景区。我依然记得司机高师傅,觉得困了的时候,会一边开车一边嗑瓜子。我不让自己睡,总会找话和他聊天。
新疆太大了,有时候早上开车到晚上,十个小时还没有到目的地。
朋友用手机给我按了个背影。那是我第一次冬天去禾木。2019年的12月,当我第三次冬天去往禾木,翻起这照片,历历在目。
二米多高的雪墙。地是白色,墙是白色,天亦是白色。这车,大家都是凭感觉开的。
那日从禾木去喀纳斯的路,到夜晚的时候,我们还在赶路。一百公里开了七个多小时。从没有见过这样的雪墙。
因为这些雪崩,那一路,终身难忘。
已经下了十四天的雪,还在下着。
新疆禾木村,爬山的木栈道,全部被雪淹没,世界一片雪白。
没有过那样的经历,不会知道,什么叫雪地“爬”山。
第二日终于雪停了,出太阳了,难得的冬日暖阳。
下了十四天的雪,整个禾木村,像一个堆满了奶油的大蛋糕。
所有能积雪的地方,都是这幅模样。连小店的招牌都看不到。
我的相机和三脚架,往地上一插,就快没了影。
多年后,我依然记得,我们在禾木下了十四天的大雪里爬山看日出,在喀纳斯仙境般湖边冻僵,在路两旁三米多高的雪墙中深夜赶路,在阿勒泰广阔的戈壁里撒野.....
你一定要在冬天,去一次阿勒泰,去一次禾木。图瓦族的小村庄,童话般的世界。
黄连收购价已涨到50元一斤!黄连怎么种才高产
黄连,是一种用途比较广泛的中药材,这两年,市场价格比较稳定。所以,许多农户都喜欢种植黄连。但有的农户苦于没有掌握高产种植技术,所以,产量会比较低,经济效益也不好。下面,我们就说说黄连的高产种植方法。
一、生物学特性
黄连喜荫蔽,在弱光和散射光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喜高海拔、高寒冷凉气候,在海拔1200~1800米的地区生长较好,对土壤要求较严,土壤pH值5.5~7、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好。
二、繁殖与栽培
1.繁殖方法:可用种子育苗移栽或无性繁殖。用种子育苗前应先对种子进行处理,因黄连种子是低温型,有胚后熟阶段,所以,收获种子后应立即用湿润细沙和种子按2:1比例混匀,进行层积处理,或置于山洞中低温处理。
播种在10~11月进行,每公顷播种量60~75千克,将种子与20倍过筛细土拌匀撒于畦面上,播后覆盖0.7厘米的细碎牛粪土,以不见种子为度,再用木板轻轻压实,盖上一层茅草,第二年春季化雪后,除去覆草,3~4月长出2片真叶时,按株距1厘米进行间苗,间苗后每公顷追施稀薄粪水15000千克或硫酸铵75千克兑水15000千克,6~7月在根周围撒一层1厘米厚的细腐殖土,8~9月每公顷再追施油饼粉750千克和干牛粪2250千克,第三年春季化雪后,再追施一次稀薄粪水或硫酸铵液肥,三年生种苗即可移栽。
无性繁殖可在7~8月间采摘3~4年生萌发的分枝,或收获黄连时留取连根茎苗进行繁殖,一般采取穴栽,株行距为15厘米x15厘米,穴深6厘米,栽后覆盖肥土或细腐殖土于根部。
2.栽培方法:移栽前要选地、整地,选择早晚都有斜射光、坡度20度以内、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高含腐殖质的地块作为栽种地,选地后随即选择晴天翻地整地,耙平,作成1.7米宽、15~20厘米深的龟背形高畦, 四周开好排水沟,然后开始支架搭棚,棚高1.7米左右,坡度60度左右,然后将熏土平铺于唯上,厚约20厘米,最后在棚的四周编起篱笆,通常在春季化雪后、以及6月或9~10月进行,移栽宜在阴天成雨后进行,移裁前应将移栽苗的须根剪去一部分,并用水洗净,稍晾后按株行距10厘米x10厘米移栽,然后覆土压实。移栽后注意及时补苗,头两年每年除草3~5次,以后每年两次即可,最后一年可不除草,除草时注意勿伤根。
移栽后2~3天,可追施一次稀薄的猪粪水,当年9~10月和以后每年3~4月和9 ~10月各追肥1次,春季每公顷追施粪水15000千克或硫酸铵75千克拌细土撒施,秋季以厩肥和火土灰、油饼、钙镁磷肥拌匀腐熟后撒施于畦面,每公顷30000千克。第2、3、4年施肥后,应配合培土,用细腐殖土均匀撒于畦面,厚约1~3厘米;若抽出花薹,应随时除去。另外,应加强荫棚管理,移栽当年,控制80% ~ 85%的荫蔽度,第二年逐步调整至60% ~ 70%,第四年应减小到40%~50%,第五年应拆除棚上覆盖物,以增强光照,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促使养分向地下转移。
3.病虫害防治:黄连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炭疽病、白绢病等。
(1)白粉病:为害叶片。主要症状是初期叶面出现灰白色斑点,并有粉状物,以后逐渐变为水渍状褐色斑点。发现病株后用0.3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每周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适当增加光照,及时排除积水,发现病株立即拔除销毁,并用石灰水灌穴。
(2)炭疽病:为害叶片。主要症状是初期叶面出现油渍状小点,逐渐形成中间灰白色,边缘紫褐色的病斑,后期病班中间出现穿孔,叶柄上也出现紫褐色病斑。发病初期可用1:1:100波尔多液喷雾防治,每周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发现病株,立即除去,并用石灰水灌穴。
(3)白绢病:为害根茎、叶片。主要症状是叶面出现紫褐色或橙黄色,逐步扩展至全叶,枯叶上有白色绢丝状菌丝和小菌核,初为乳白色,后变为淡褐色、紫褐色,根、根茎腐烂。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用石灰水灌穴,发病后用50%退菌特500倍液喷雾,一周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
以上就是黄连的高产栽培技术。运用此技术栽培黄连,每公顷干品产量可以达到3000公斤左右。
综上所述,黄连的价格比较稳定,值得种植。不过,黄连的种植与其它药材的种植相比较为麻烦。你可以依据自己的技术水平做出“种”与“不种”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