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拥有几十万兵马,还有那么多高手,完全可以自立为王,可是宋江为什么要接受诏安
谢谢邀请。
宋江的骨子里就是个奴才,怎么可能去推翻朝廷呢?
刚开始干着县衙门的小“公务员”时,觉得有点屈才了,所以广结善缘,仗着家里有钱,到处收买人心,黑白两道都留了后路,以图将来有所作为。不料因被阎婆惜苦苦相逼,失手杀了人才走上了另外一条路。虽然后来做了强盗,也没有改变他光宗耀祖,报效朝廷的“鸿图大志”。
浔阳楼题反诗,酒后吐真言,“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下一节更是暴露了他的内心世界,“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在孔明孔亮家里与武松分手时的一段话也证明他是绝对不会反朝廷的“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所以窃得梁山一把手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众多的有本事的好汉们从此就被他裹胁着一步步走向投靠朝廷的死亡之路。
敬请关注“先斩后揍”,共同探讨“悟空问答”。
一个梁山泊,能有几十万兵马? 小说都不敢这么编。这是其一。
第二,梁山泊三届领导班子。没有哪一届有大格局,既无政治家的理想抱负,更无政治纲领。谁响应? 谁为你卖命?
第一位王伦,就是一个典型的占山为王的小山大王,只要不被朝廷缉捕,能剪径掠货,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就非常满足了。
第二位晁天王,就是王伦的升级版,只要够义气,是好汉,都可以加入梁山组织,本质上和王伦没差别,也只是满足于论称分金银的山大王。
第三位宋江,够腹黑、够心狠手辣,笼络人心也是高手,但一心想的是自己能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为实现这个目标,不断坑人害人,将队伍壮大,将影响搞大,然后增加谈判筹码,实现招安。班子成员吴用,胸无大志,为了发一笔横财,完全不顾脸皮去当抢劫犯劫生辰纲,为了自身利益,完全是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主(这与未出茅庐,知三分天下的诸葛简直是天壤之别);班子成员卢俊义,被坑上梁山,也没多少发言权;班子成员公孙胜,一个道士,竟然也利欲熏心,做起了抢劫犯。下面的头领,不是杀人放火、杀人掠货的主,就是偷鸡摸狗的贼,或者就是不得已投降之人。
这样一群人,毫无共同理想与追求,能问鼎天下?能自立为王?如果在梁山泊自立为王,那是自寻死路。如果想夺取天下,谁响应?老百姓天天被梁山打劫,远近皆知,都没人敢从梁山路过;附近州府,也被烧杀抢掠,无故死亡之人不少,谁为梁山卖命。就连和史进相好的青楼女子都会揭发,有几人能响应?还自立为王,那就是痴人说梦!
这个和梁山的一把手有关,一把手是谁呢?当然是宋江了,梁山泊自从晁盖死后,宋江接任寨主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厅”,从此梁山就开始踏上了招安之路。
宋江骨子里就是个官迷,在梁山是最大的投降派,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光耀门庭,他也是最不愿意上梁山落草的;在他的眼里,梁山好汉就是草莽、草寇,只是情势所逼才一步步的走上了所谓的“绝路”,所以不会放弃任何可以招安的机会。
宋江最初是想靠自己个人力量和影响去博取朝廷注意,好进取功名;由于杀了人犯了官司被刺配江州,又醉酒题反诗,被梁山英雄所救,无奈之下上了梁山。不过上山后他发现,他更有资本了,他拥有了一支足以和朝廷平起平坐的团队,一支足以叫朝廷头疼的团队;
于是他改变了观念,把梁山的实力变成了他和朝廷谈判的筹码,每打一次胜仗,他的筹码就胜一筹,最后终于如愿以偿,成功招安,只是想不到投降后,就被派去剿灭方腊,造成双方自相残杀,让朝廷坐收渔人之利。
他的投降和梁山拥有几十万兵马没有关系,即使力量不大,只要朝廷伸出诏安的橄榄枝,他就会接住义无反顾的接受诏安;
宋江要投降朝廷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宋江只想当官,无争天下的雄心,梁山核心领导人格局太小,没有将起义进行到底的勇气。
梁山三代领导人,王伦、晁盖、宋江,都不是能够造时势的英雄。王伦和晁盖都只想当个山大王,能躲在山寨里,自保即可,晁盖好一点,敢抗击朝廷。王伦对朝廷势力是巴结讨好的态度,所以王伦讨好杨志,却逼迫被朝廷通缉的林冲下山。宋江则是一心想着回朝廷当官,所以宋江用壮大后的梁山势力作为筹码,和朝廷谈判,以换取重回官场的条件。他们三个人里面没有一个是有勇气想彻底推翻北宋王朝的。
刘邦是能够造时势的英雄,而宋江只是一个小吏的胸怀。宋江所谓的不招安,梁山好汉世世代代会被人称为草寇的说法,本身就是一种投降思想,刘邦在芒砀山起义时,势力还没有梁山强大,同样也是朝廷眼中的草寇,可是刘邦就没想过要去讨好朝廷,走投降的道路,刘邦敢和秦始皇、项羽死磕,最后刘邦得了天下,当了皇帝,现在谁会说刘邦是山贼草寇?这就是成王败寇的道理,所以宋江说不投降,会被后人称为草寇的说法,不过就是为了忽悠梁山上文化程度不高的江湖好汉罢了,其实宋江只想当官,无争天下的雄心,这是他必败的结果。
其次,梁山集团内部的不稳定
看过《水浒传》的朋友肯定知道,梁山可能有一半的好汉都是军官系统出身的好汉,而且像林冲这种真正被朝廷逼上梁山的并不多,大多数在梁山身居要职、武艺高强的好汉,都是被宋江和吴用故意算计,搞得家破人亡,不得不上梁山,比如:卢俊义、秦明等,这些人说白了因为中了宋江的圈套,得罪了朝廷,一方面被朝廷通缉,另一方面又没能力对抗梁山集团报仇,所以只好加入了梁山集团,而宋江也用替天行道和未来归顺朝廷、重新回仕途的条件,来稳住这些好汉,如果宋江没有得到朝廷招安,一直都是当山贼,这些本来就是当官的好汉、被宋江用计诓上梁山的好汉,宋江没按承诺给他们一个好的归宿,他们迟早会内讧,所以梁山集团本身内部不稳定,有矛盾的隐患因素,宋江必须通过投降朝廷,给大家换官位来化解。
再次,北宋朝廷的军队并没有那么弱小
《水浒传》是小说,小说赋予了梁山好汉许多额外的力量,但朝廷军队未必就那么弱,历史上真实的梁山可能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强,也不一定能持久挡住朝廷大军的攻伐,梁山又没有联合其他的农民起义军,共同将起义进行到底的勇气,必然在长期反抗朝廷的战争中,实力会被徐徐的削弱,最终打不过,只好投降。
其实北宋最大的威胁,根本就不是梁山集团这种农民起义军。北宋最大威胁是大金的势力。在宋江投降四年后,大金就消灭了北宋,俘虏了宋徽宗,所以宋江如果有实力,或者说有眼光躲在梁山,让梁山军再支撑四年,他就会发现北宋被大金消灭了,那时候,梁山军会赶上一场历史的巨变,可惜宋江的格局和眼光,根本就无法预测到,未来四年天下的大趋势。
谢谢邀请。水浒英雄,他们是一群社会最底层的人物。被逼无奈才造反上了梁山,原本可以以粱山为根据地,痛痛快快的生活,但以宋江为首的粱山好汉最后又主动选择朝廷招安,这又是咋回事?
北宋徽宗年间,宋江是郓城县衙的一个小吏。是个不在编制体系内的小人物。宋江虽人在衙门,但喜好结交江湖朋友。对朋友从来是慷慨解囊,有求必应。从不吝啬金钱。这让宋江在江湖上赢得“及时雨”的外号,在江湖上威信极高。粱山好汉在宋江的带领下兵强马壮,屡次打败北宋政府派来围剿的官军。成了对抗北宋政府的一面义旗。可是,宋江并没有选择继续打天下,而是一心想着招安,为朝廷效力。宋江也是个富户出身,从小就熟读儒学经典,天地君臣父子纲。多少也是个有文化的人。在者,宋江在衙门里虽是个小吏,但也衣食无忧,时不时还有人孝敬一些金银。日子过的很舒适。不是迫不得已,宋江是不愿意上梁山落草为寇的。再说,和梁山的一群大老爷们整天喝酒吃肉,没有什么意思。宋江父亲宋太公一直梦想儿子能高官显贵,光耀门廷。
在宋江心里,一直以为当今的皇帝是受了个别奸臣挑唆,蒙蔽。只要一心忠于朝廷,皇帝是不会为难梁山的兄弟。说不定还会赏官进爵。到那时,就可以飞黄腾达,风风光光。荣耀门廷。
在宋江眼里,皇帝是那么高不可及,他只是一个小吏,从没有见过皇帝,在他心里只有“忠孝”两个字。宋江从未有过取而代之的念头。宋江骨子充满着奴性和愚忠。
宋江心里想,他自己只是杀了一个人和写了一首诗而以,并无多大罪。不像其他人杀朝廷命官,劫取朝廷的物资。又得罪许多朝廷大官。自己罪比较小,又在朝廷没有仇人。如果招安,朝廷应该没有人难为他。最后,宋江想,我梁山多次大败朝廷的军队,这个时候以战促和,正是大好时机,这个时候招安,朝廷一定会重视,少不了许多封赏。自己是头领,官一定不会小。宋江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最终选择招安,也许开头宋江猜对了,都封官加爵,可是,他没猜中结尾。谢谢关注。
《水浒传》宋江,你最期待他有哪种气质
梁山好汉招安后,死的死,走的走,最后所剩无几。如果当初宋江和晁盖一样,行侠仗义,与朝廷对抗到底,也不会出现这种悲剧。
梁山英雄们的悲剧在于领头人宋江革命的不彻底性,他先反朝廷后又做了朝廷的鹰犬,成了朝廷屠杀其他起义军的刽子手,从以前义薄云天的大丈夫,堕落成为奸诈的小人,实在是可怜又可悲的事情。
他的处世原则,也是由他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决定的,他幻想有朝一日过上原来的生活,把晋身官场当成一生的追求,当作他光宗耀祖的事业,一将成名万骨枯,不惜用兄弟们的鲜血染红他的红顶子,这样的人害人害己,是没有好下场的。
水浒这部书活生生的证明了以假仁假义骗人的例子。难怪老子说,仁义出,大道废。真实的目的还是为了个人的名誉。我都不知道宋江有多好用千千万万的生命来换取个人的名誉,这是多么义气的人啊!我敬崇李雪健老师演的宋江,演出了一个真实的宋江,演出了宋江那一副狗奴才的形象。
这部书越看越恶心越看越没意思,好人没好报,坏人乐逍遥。林冲太窝窝囊,武松显钢强,鲁达情义重,宋江求的亡。
我最喜欢宋江对江湖英雄好汉的仗义疏财。咱们管不了宋江钱的来源,黑的灰白的。每次江湖朋友落难宋江都会拿出银两相送。试问有几人做到。宋江送了钱还很会关心人。宋江十里送武松,送了一程又一程,曲曲l0两白银让武松感激涕零。这比柴进高明太多了。宋江的这种气质让他交友无数,天下江湖人人可以不知道皇帝的大名,可是不知道及时雨宋江的几乎没有。为他以后的抱负野心打下了坚实的人脉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