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吉祥物
传播山西特色文化,打造赛会体育文化,山西省体育局发布了省十六届运动会的吉祥物“翔翔”以及本届省运会的宣传海报。
据了解,吉祥物“翔翔”以国家一级珍禽、山西省省鸟褐马鸡为原型,经抽象变形拟人化后,将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赋予其中。取名“翔翔”,体现了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同时也呼吁人们更多地亲近自然,爱护自然,共建美好家园。
如何有效收集信息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工作之余喜欢读书和写字,而对于一个自媒体的写作者,平时我们整理信息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但实际上不仅是写作者,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也经常需要我们整理信息,而整理信息中最难的莫过于整理那些零散又有用的信息,甚至还有一些你知道总有一天你会用,但是现在又不需要,这时候如何整理信息就显得很重要了。在此,我分享一些我的小方法:
一、用微信储存信息。
以前,我会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做记录,但是时间久了,我发现这些小本子我根本不会看,等写完了吧,本子扔之可惜,留又占地方。
现在我们人人都有了手机,利用网络整理信息是最好的方法了,那么问题来了,软件那么多,保存在哪里呢?
我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适应和观察,得出结论,用微信手机信息是最方便的。
具体操作:在微信通讯录里找到自己的网名,点开,就像自己和自己对话一样。
这是我截的我的微信的截图,除了这些图片之外,所有的网页分享,图片分享,文字分享通通可以保存在里面。
好处:1.所有网页上的内容都可以保存在微信对话框当中,极个别不行的也可以用复制网址、截屏等方式保存。我用过其他app,网页上有很多是不能够分享的。
2.微信有网页版,上传电脑也很方便。
3.电脑端和手机端是同步的,查找起来很方便。
4.省去分类烦恼。
5.网页、文字、图片、视频,微信都可以保存,不受容量限制。
6.信息不会丢失,即使换手机也可以通过同步功能保存。
总结一下,微信就像我们的一个巨大的资料库,你可以将所有东西储存在里面,找资料的时候如果不在里面,就不在其他地方,这样避免了信息乱放。
二、用习惯的app整理信息。
那是不是储存之后就不用整理了?不是的。
当我们储存东西的时候不用去思考放在那里可以帮我们节约时间,可是当我们已经将东西都放进来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分类整理了。
比如,像我就会储存一些好的文章,一些文字性的灵感或者一些文章的标题。那整理的时候,我可能就会在标题的基础上延伸开来去写文章。而我收藏的一些好的文章,我就会保存在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类似app都可以),方便我后面的查看。
同时,储存在微信里的资料也不要删,这样如果以后找不到分类的资料,我还可以回到微信当中去寻找。
注意:但是提醒的是,我们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如果你只是将资料保留下来不去整理,时间久了你可能就会忘记你曾经记录过,那么这个资料对你来说就没有意义了。
这是我的一点分享。除此之外,还推荐一本书——《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我用微信整理信息的理念就来源于这本书提到的“一元化笔记”。
“一元化笔记”作者的理念,就是将所有的信息放在一个本子里,就像我们收拾玩具一样,将玩具放在一个箱子里,不管这个盒子有多乱,东西总归都在里面。当然,我们可以利用标签等形式,将资料进行标记,方便后面的寻找信息。我读后挺受用的,推荐一下。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分享,希望对你们有用。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专注阅读和写作,欢迎关注~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本笔记本助你找到信息管理的窍门!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经说过:“我思故我在”。意思是说,思想证明自己的存在。因为我在否定自己的存在时,我就已存在了。思想的力量是无从大的。首先思想区别于人类与动物的高低级别,其次,思想更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没有思想,那就不能称之为人,至少不是一个正常的人。
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每天被各种碎片信息充斥着大脑,吃饭睡觉、学习工作,每天都会思考很多事情。然而不管主动还是被动接收的信息,在我们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并不长。而我们的思想多数情况下都是雁过无痕,并没有带给我们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甚至有时候你想过的事情在脑海里也只是一团模糊的东西,你并不能清晰地看见自己和自己的思想。做设计或者写作的人,也许更有感触,因为很多时候长时间的思考并不能带来好的构思。
奥野宣之在其著作《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提到的笔记法便是基于这样的动机:记录自己的声音,留住自己的思想并让其成为知识生产的素材,在证明自己存在的同时给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意。
奥野宣之,畅销书作者,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也是网络与杂志专栏的撰稿人,不止如此,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奥野宣之的成名之作《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直接在日本引发了“笔记风潮”。而这本《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可谓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姐妹篇。《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主要是介绍了读书笔记的方法。而这个《如何有效管理信息》主要介绍了日常生活中使用笔记本搜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一元化笔记法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小窍门,是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只要遵循一元化、时序化、检索化三大原则,便可创造属于自己的“编年史”。
一、一元化笔记法是什么?
所谓一元化就是想到什么记录什么,而且不用分门别类,一本笔记本记录你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上的任何知识或者想法。然而这样什么都往里丢的一本笔记本,那不是看起来很杂乱无章吗?以后要想回头找到笔记本上的记录,那不是难以找得出来?其实不然,一元化笔记法既简洁便利又毫无压力,是自由度比较高的笔记使用方法。只需遵循以下三大原则,一元化笔记法根本不存在杂乱无章和找不到记录的情况。
第一,一元化:所有你想记录的信息全部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
试想一下,如果你准备了几个笔记本,分门别类记录不同的东西。比如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工作上的事情,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学习心得、另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日常灵感和创意,那么你每天都得随身携带三个本子,或者你可以不带本子,可以随时记录在手机上,或者便签上,回家后再重新记录在相应的本子里,这本身就是一个麻烦,能不能坚持下去就是一个问题。另外,有没有可能你想到一个点子,却想半天却不知道该划到哪一个本子里?肯定有这种可能。这样一来,你不止在这个事情上过于耗费时间,更影响记录笔记的心情。
所以,想要使用笔记本收集和整理信息,什么都甭想,准备一个本子,有什么都往里丢。想象那是一个箱子,就像丢东西一样,当你脑子里有东西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全部往里丢了再说。
第二,时序化:按照时间顺序书写,在每一天信息前面写上日期,比如2018年5月20日就写为20180520。
这个很容易理解,做一条记录之前或者之后,写下日期。这是为了方便日后的检索。其实现在很多人做记录都会有写日期的习惯,这个无需赘述。
第三,索引化:所谓索引就是寻找信息的线索。
奥野宣之给出的第一个建议是在每一册笔记结束后,为该册笔记写一份目录,将重要的信息编辑在首页里,同时在切口处本册笔记开始时间到结束时间。写目录的过程也是加深记忆的过程,目录和时间都在日后寻找过程中提供方便。
第二个建议便是在电脑上建立数据库。参考作者的索引数据是根据笔记本编号+日期+检索标记+条目标题组成。比如“001 030410 采访松下幸之助纪念馆”。“001”表示编号第一个笔记本,“030410”是日期,“采访松下幸之助纪念馆”是条目,日期与条目也是检索标记。
另外奥野宣之还提供了一些信息检索的小技巧:比如可以用粘贴标签的方式代替目录,在贴标签处写好分类。也可以在切口处涂上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别。
二、大杂烩笔记本是如何生产创意的?
用笔记本来增强自己存在感是奥野宣之的第一想法,然而用笔记本来使知识再生产,创造源源不断的创意才是奥野宣之的重点。然而奥野宣之所独创的信息管理术——一元化笔记本是一个庞大的大杂烩,他是如何把收集到的杂乱的信息进行重组,从而孕育出新的知识的?我们可以从他分享的以下五个步骤窥见一斑:
步骤1:收集——收集的信息应该是你感兴趣并且乐意去重读的、能够给你带来感触的信息。
步骤2:咀嚼——咀嚼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在整理笔记的时候,如果笔记不能再拿出来重读、回想,而是束之高阁,那么你永远无法将收集到的信息重组,使新的知识产生。
步骤3:发酵——当知识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它首先会酝酿并发酵在潜意识层面,期待有一日喷薄而出。
步骤4:顿悟——所有的灵感其实都是潜意识思考带来的顿悟,这是有过程的,并不是真的灵感突如其来,只是看起来突如其来而已。
步骤5:具体化——具体化就是讲创意化为成果的时候,将脑海里的想法付诸行动,转化成果。
自古以来,创意就不是“无中生有”和“凭空想象”,如果你留心观察就知道,几乎所有的创新都是在既有事物的基础上,重新被改造出来的。
把笔记本的记录变得有趣又有用,这并不容易。然而在《如何有效管理信息》一书中,除了上面几点笔记本的技巧,作者奥野宣之还分享了很多整理信息的小窍门,你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不过,大数据时代,传统笔记本很多时候真的让人没有时间和经历去管理。传统笔记本关键是胜在手写的过程会加深记忆,并且可以像书本一样随时翻阅和咀嚼,同时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反思,这才是整理信息最有效的途径。而这一点恰恰是电子笔记本难以做到的。
传统笔记本也许更适合喜欢记手帐的人使用。不过一个笔记本,既可以记录生活的点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声音,又可以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在未来变成一个更加喜欢的自己,何乐而不为?
过去,我们仅能从报纸、杂志上,广播中获得一些有限的信息;今天,不一样啦!在浩瀚的互联网上,我们可以获取大量的、取之不尽的、用之不竭的信息。
所以说,当今,我们为了有效地收集信息,每天只需要打开电脑或手机,即可获得我们需要的各种信息!
这里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本问题问的是如何有效地收集信息,上述简单的回答就能很轻松地有效地达到目的。然而,如果问的是:“如何收集有效的信息”。倒是考验我们每个想使用这些信息时,如何甄别这些信息的好坏呢?如何很好地为我们服务呢?确是值得俺们大家研究的话题喽!
被誉为“笔记本作家”的奥野宣之,在他的著作《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介绍了一元化笔记术,我在读过此书后,开始试验一元化笔记术,现在记录了半个月,已经感受到了这种整理信息方法的独特魅力。
1、你的一元笔记本
所谓一元化笔记术,就是用一个笔记本按时间记录所有信息。
一个笔记本:笔记本和笔一定要随身带, 灵感马上记下来。也许有人会质疑:现在手机这么方便,还需要笔记本记录这么老土的方式吗?相信我,亲手写下来的东西,带给你的灵感会比手机记录更神奇。
我现在用锦一的方格笔记本,A5大小,稍微有点重,读书时看到的新词、思维导图、绘画灵感、内心独白,偶尔发现的事情等,都会写在这个本子里。
以前我也用过别的本子,但都没有坚持用完,总是写几页就不写了,每个本子写的内容也不一样。比如TN旅行手帐本、A6大小的方格本、空白本等。这几个本子小一点,适合随身携带。
另外建议随身带一些名片大小的空白卡片,有灵感马上记下来,万一没带本子,也可以用卡片记录灵感,过后再整理到本子上。
这种空白卡片淘宝上可以买到,200张大约9.9元。
2、关于书写和粘贴
一元化笔记术:有想法就马上下下来,不分类,大杂烩,都记在一个本子上,会不会乱?刚开始看肯定乱,别着急,接下来我再分享信息加工、用于知识生产的办法;
写的时候加日期标签,6位或者8位,比如今天20180713或者180713
分割线 : 一天当中不同主题内容用横线分割,两天之间用其他线分割
对齐:这也是我选择方格本的原因,文字对齐,特别好看,看着也清爽一些
常用内容符号化 :比如R=读书 M=会议 P=计划 M=电影 E=吃饭 等等
附上标题:比如阅读《三联生活周刊》 、 与朋友聚会
粘贴:海报、素材、报纸、杂志、照片等,都可以先粘上,再做整理我一般用这种小标签纸书写时间和标题
3、检索
自己写过的东西,特别容易记住,就是不记得内容,也会记得大概是在什么时间写的。建立索引有助于我们快速找到想要的素材。
纸面索引:封面写日期,书脊写笔记本序号和使用日期、切口贴标签标示关键词
电子索引:构想、旅行、读书笔记、书评等才建立索引
比如:1册 20180702 《画张图想得更清楚》 视觉笔记
1册 20180704 与丽珠姐见面 85C
4、创意加工、知识生产
创意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创意是对既有信息的重组。
(1)创意来自于奇妙组合
比如阅读了几本书,在一元笔记本上做了思维导图,突然发现几本书里都提到了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的方法,于是你就可以把这些方法总结一下,写一篇文章去给公众号投稿,或者回答问题,说不定还能产生收益哦;
(2)带着问题去书写,答案慢慢出来
比如想到一个问题“职场里怎样才叫会工作?” 写下这个问题,每次想到答案就补充上去,慢慢地就总结出自己的答案了;
(3)无目的重读
重读的感觉和记录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每次重读都有新的收获。
比如我阅读《一本红色小小写作书》后在一元笔记上画了思维导图,过了几天我先生写了商业案例,让我给修改一下,我就参考之前做的思维导图,提了修改意见,结果他的案例在公司平台上线3天后阅读量达到7000,所有案例排名第一;
再举个例子,有一天我在一元笔记上写下健身感觉很疲劳,睡眠不足,然后开始调整作息和训练计划、训练频率,过了半个月,明显感觉状态好了,减脂增肌也比之前过度训练有效果了。
总结一下:一元笔记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元化(一本本子)、时序化(按日期排序)、索引化(记完用标签等分类供检索)。
只有这样,才能让一元笔记成为你的灵感基地、万用素材库、人生卷轴。
你好,我是刀刀,分享阅读、手账和育儿,欢迎留言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