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阴沉灰蒙蒙的诗句
关于天气阴沉灰蒙蒙的诗句有:
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2.花尘浪卷清昼,渐变晚阴天。
出自宋代吴文英的《诉衷情·柳腰空舞翠裙烟》
形容天气暖和的诗句
形容天气暖和的唯美诗句
1、冬天虽寒,思念不曾浅,天冷加衣裳,祝福能保暖,深深问候记心间,长长情谊不会变,天冷情不冷,草枯莫怅然!
2、初下雪时,往往雪片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随风轻飘,随着风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
3、寒冬来临,大雪纷飞,无数雪花淹没了森林,黑瞎子睡起了大觉,松鼠准备了粮食,大雁搬到了新家。
4、冬日的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舒服,没有夏季的阳光那么刺眼。像是母亲用手轻轻抚摸着我,温暖充满我的全身。
《负冬日》
【唐】白居易
杲(gǎo)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冬天的阳光,是有魔力的,负暄而坐,在沐浴阳光的一刻,便与大自然有了某种情感的互通。
一股暖意从心底缓缓升起,日光中迷醉,缓和了焦虑,抚平了褶皱,治愈了心灵。
喜欢雪天有阳光的时候,当我们沉浸在雪中嬉戏时,什么寒冷都消失不见了。
方位加天气的诗句有什么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描写天气热的诗句
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出自:唐·白居易《观刈麦》。
译文: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2、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出自:宋·杨万里《夏夜追凉》。
译文: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
3、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出自:宋·陆游《苦热》。
译文:屋上的房瓦,一鳞一鳞的好像成了条条火龙,人们白天即使坐着不动,也是汗珠涔涔。没有办法,不能像鸟儿生翅飞出酷热之外,自己也就只能像坐在蒸锅中一样,忍受这种难捱的酷热了。
4、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出自:唐·王毂《杂曲歌辞·苦热行》。
译文:火神从南边把火龙驱赶过来,火焰把天空烧得一片通红。烈日停留在空中,久久不肯离去,大地处在火红的烘炉之中。
5、炎威天气日偏长,汗湿轻罗倚画窗。
出自:明·智生《夏词》。
译文:极其炎热的天气,白昼也比较长,穿着薄薄的罗纱也汗湿了,倚靠在窗前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