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四川广汉的气温
根据对 2022 年、2021 年、2020 年每年 10 月的历史天气数据统计分析,四川广汉 10 月份的气温情况如下:
平均高温:不确定具体数值,但可以参考历年数据,10 月份广汉的高温一般在 20 摄氏度左右。
天气状况:10 月份广汉的天气主要包括多云、雨、阴和晴四种状况。根据历史数据,多云天气有 29 天,雨天有 32 天,阴天有 31 天,晴天有 1 天。
请注意,这些数据仅供参考,实际气温和天气状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在出行前关注当地天气预报,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
中国五千年历史发源地到底在什么地方?中国历史真的是五千年吗
中华民族有5000年悠久的历史。这是经过考古学家史料可以证明的历史。如果有中华民族先民活动要追溯到八千年之上,他们活动在长江,黄河流域,这是华夏儿女的发源地。这是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阶段,进入原始社会,从结绳记事到图腾以及文字的创造,生产工具的发明使用,仰韶文化,北京文化,红山之化等等,充分证明中华民族的5000年历史是真实的。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体。是一个民族的大家庭。
很明确的说,中国历史并不是五千年!
对中国历史而言,五千年只是基本操作而已,并没有丝毫夸张的成分,因为中国历史本就远远不止这五千年而已!
有句话好像是这样说的“五千年历史看陕西,七千年历史看甘肃”,不知我记对没有。随便举个例子,就拿甘肃秦安的大地湾遗址来说,其历史已经远远超出了五千年的范畴,而是属于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文化遗址。
如今陕西,山西及河南等地的许多古代遗址,几乎都是距今四五千年前的“五帝”时期,但大地湾遗址却被推测是伏羲女娲时代的遗迹。
而中国五千年历史究竟发源在何处?这个问题怕是并不好回答,因为在远古时期,中国各地都有文明的产生,可谓是遍地开花,如人们所熟知的三星堆遗址,石峁遗址,良渚遗址,马家窑遗址,大地湾遗址等等。
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大江南北,看似相隔十万八千里,但最终却在中原地区,如陶寺遗址等地,汇聚融合而形成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这每一个文明,都是中华文明的源头,都是中华文明的来源,发源地。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维一一个经过坎坷没有断代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文明。
那么中国五仟年历史的发源地到底在什么地方?
这个问题其实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几千年前说的一清二自,上古时期我国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娃,黄帝,炎帝,秦始皇,都出自黄河流域黄土高源西部的甘肃天水成纪,弃今为止这里是国外华人每年寻根问祖归缩地,也是我国官方举办认证的,最隆重祭拜人文始祖的地方,中国历史在西部,事实胜于雄辩,这样的证据足以说明一切。
中国历史真的是五千年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回顾世界上通用来绑定文明的标准。
丨,文化艺术品
2,生产工艺品
3,人类靠自己的劳动索取食物
4,有标志性建筑
这些条条框框单是口说无凭,需要实物来坐实的。
要见证这些实物,请你不防到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境内的国家重点文物馆,大地湾文物博物馆去看看出土800年前的文物,什么都明白了。
8000年前的文字
8000年前的绘画
8000年前的陶器\
8000年前的混凝土
发源地,注意地,坤也,坤者,土上架起的高倍望远镜,申者伸也,伸多远,能看到了天上的星球,就是我们住的地球,站在任何一个星球上,看外星都是在天上,天地互换,乾坤也,人来之外星。
惟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共同孕育了中华民族。仅从三千五百年的甲骨文字判断,其笔划之圆润、遒劲、老到、娴熟,可以推论两点:其一,先人以图画记事,应早于文字记事。所谓字画同源,其实,画乃字祖宗。其二,由绘画再演绎而为文字,其间艰辛跋涉又何止数百上千寒暑春秋?河南骨笛问世,碳14测定虽为八千年前,但记录音阶音符的“画”与“字”又存何处?非常赞同“五千春秋”的含混模糊说法,毕竟先祖文明步步走来,不曾靠吹,全凭实干。
为什么会有“八千文明看天水,五千年文明看西安”这一说法
感谢邀请,8000年文明看天水,5000年文明看西安,关于这个问题也有5000年华夏文明看陕西,8000年华夏文明看甘肃的说法。天水的历史文化根基深厚,天水地处关中平原,因为这里是地势平坦、黄河冲击的平原很适合农业文明的发展,但一提起甘肃天水,大家会想到这不到处是山脉、草原的地方吗?但是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正如人类的演变一样。
大地湾文化村落效果图
大地湾文化出现在公元前5800年,此时的大地湾区域气候湿润,有较优越的自然条件及宽阔的河谷,是早期农业发育的理想地区,也是寻找彩陶之源的希望田野。而此时的华北平原是个巨大的冲击平原,一直在造陆,此时正是全新世的间冰期,华北平原总是河水泛滥,而此时的大地湾正处于华北平原的边缘地带,为文明的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而也是大地湾文化相比其它文化出现的最重要原因。此时的大地湾居住的人类是华夏人分化之前的祖先羌人。
颜色部分基本是冲击平原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甘肃天水(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有成纪、上邽、秦州等称谓)是目前国内公认的伏羲故里。甘肃省天水市作为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境内留有大量的伏羲文化遗存。据考证伏羲所处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大约处在距今8000-9000年所处的时代,这与大地湾文化在时间上是统一的,两者相辅相成。
据《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记载,伏羲有神圣之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定都在陈地,封禅泰山。沿着这个线索我们可以简单的知道,伏羲诞生于甘肃,随后行走的路线是从西向东,这与华夏其它文明的出现顺序和地域是相一致的,基本符合华夏主体文明从高原到平原,从西向东的延伸规律。
羌人一部分向东迁移成为华夏人的主体
大地湾文化从从8000年前到5000年的历史沧桑巨变中,大地湾有过蹒跚的步履,有过茁壮成长的身影,在这漫长的3000多年时间里,大地湾的先民们不畏艰辛、义无反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犹如凤凰涅磐般惊天地泣鬼神。大地湾文化之后,中华民族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民族,神话中的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
同时,个人认为说8000年历史看甘肃更为恰当,因为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地貌类型多样,以其地貌特征及构造成因大致可分为陇南山地、陇中东黄土高原、甘南高原、祁连山地、河西走廊和北山山地6个地形区域。全省境内山塬相连,河谷纵横,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八个水系。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甘肃文化资源的特征及分布与上述六大地形区域的地理环境及人口构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甘肃虽然地处偏远,但其久远的历史文化,却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远在四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更是遍布全省各地。甘肃天水是传说中的伏羲、女娲的故乡,1978年发现的天水秦安大地湾遗址距今4800—7800年,从考古学上为伏羲氏在这里的活动提供了实物依据。甘肃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西戎、羌、氏、匈奴、吐谷浑、吐蕃、回鹘、党项、蒙古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或建立过政权。至今,甘肃仍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其中的东乡、裕固、保安为甘肃的特有民族。各民族特色鲜明又相互影响,正是几千年的多民族融合,共同创造了甘肃异彩纷呈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这种丰富性和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它的多民族色彩和多区域特征上,既丰厚又独特,别具价值,如大地湾、莫高窟、嘉峪关长城、麦积山石窟、拉卜楞寺、崆峒山等历史文化遗存。还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花儿、庆阳香包刺绣、道情皮影、河西宝卷、陇南山歌、黄河水车、临夏砖雕等。甘肃还有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南梁政府是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硕果仅存的红色政权。无论是悠久厚重的传统文化,抑或是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都无可争辩地成为甘肃辉煌文化和华夏文明不可磨灭的文化符号和印记。
八千年文明看天水
这是指天水大地湾考古中,发现距今8000年的中国最早彩陶。严格说,是八千年彩陶文明看天水。
远古文明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国际上尚无定论,因此国内外看法差异大、争论多。因为天水是中华民族,史前发祥地、起源地,是传说中的伏羲、女娲的故乡,因中华史前文明多以天水为考察地。
1978年,中科院考古发现天水秦安大地湾遗址距今4800—7800年,误差正负200年,因此,许多人认为中华文明八千年。但是,后来的考古发现,大地湾有距今60000年至3000多年的人类连续活动史,所以,文明也就向前推了几万年。例如,这里的粗石器文明距今6万年,陶器距今2万年。所以,从考古角度看,天水彩陶文明八千年更准确。
八千年文明看天水,只是一个文化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