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修建老子庙需要什么手续
1、必须是古寺。寺院不可以新建,只能恢复重建,所以必须找到遗址或到当地县志上翻阅。
2、居士延请住持僧人。至少30-100人左右的居士(提供皈依证号码)联名上书,确定僧人名讳及提供简历,并到所在县、区或市民宗局了解当地政策和要求。
3、提报:给当地佛协提交申请,当地佛协经过调查了解后,由当地佛协给当地民宗局打申请报告。
4、批复:当地民宗局了解情况后,具备建寺条件的,批复筹建许可。
5、报建:提供规划设计图、消防图、环评等报告;
6、建设:安全施工,建设后验收合格;
7、颁证:当地民宗局即可颁发宗教活动场所许可证,法人代表必须是僧人担任。
太清楼建于何时
太清楼有多个同名建筑,其中一个位于北宋皇宫内,是根据五代原西京太清楼建造的,始建于太平兴国四年(989)八月。太清楼建于皇宫崇政殿西北,迎阳门内后苑中。作为皇宫后苑最主要的藏书处所,“贮四库书,经、史、子、集、天文、图画”。其图书来源主要是抄录三馆所藏之书。发展历史《玉海》卷一六四“咸平太清楼”条谓:“建隆三年(962)五月戊午,重修东京大内。崇政殿西北迎阳门内有后苑,苑有太清楼、走马楼,与延春、仪凤、翔鸾阁相接。”而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太平兴国四年(979)八月”条纪事,是月“作太清楼”。
另一个太清楼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东汉桓帝延嘉八年(公元165年),唐高祖时老子庙被改为太庙,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追封老子为"太上帝",并增建"紫极宫"、"太清楼",改庙名为"玄元庙"。
太清宫老子的传说
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向东,被誉为老子故里,它和老君台一起构成了鹿邑老子文化的主要内容。
据史志记载,165年,汉桓帝刘志派遣中常侍管霸来鹿邑建造了寺庙,名为老子庙。
620年,李渊为了方便自己对天下的统治,抬高自己家族的地位,就按照积善行的建议,把老子认为自己的祖宗,在老子庙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据记载,当时的老子庙规模就如同王宫一样,是李家的皇室家庙。
666年,唐高宗李治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且重新建造了“紫极宫”和“太清楼”,将庙名改为“玄元庙”。
到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太清宫的规模达到了鼎盛时期,占地近60万平方米。庙内的建筑排列井然有序,太清宫被称为前宫,祭祀老子,洞霄宫称为后宫,供奉着老子的母亲。
自从建庙以后,历朝历代都在太清宫立有碑刻,保留下来有20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和元“太清宫执照碑”“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所刻的碑文是唐玄宗对道德经的释文,位于主殿太极殿的东侧,碑高约4米,宽1米,厚0.5米,此碑刻距今大概已经有将近1300年的历史了。碑身四面刻有1122个隶书字体,是唐玄宗对于《道德经》的注释文。石碑左右两侧为文人的题咏。
亳州著名道观
天静宫,俗称老子庙,又名中太清宫。是纪念中国先秦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的圣地,位于安徽省亳州市。
天静宫占地三千多亩。其以众多的殿堂为主体建筑群,殿堂周围附带有长廊、绿化地、会仙桥等。天静宫的整体格调的基础也是“无为”,天静宫全局分中路和东、西三路。走进中路,天静宫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在该中轴线上,前后分别为山门、灵官殿、老君殿以及三清殿。
天静宫台基遗址、九龙井、问礼碑的发掘与史书记载相吻合,其中九龙井其中一口春秋瓦圈井,被誉为天下第一井,独特的构造为古井研究提供了实例,天静宫遗址所发掘的瓦当,屋脊神兽都代表着汉代建筑最高水平。2015年1月6日,天静宫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
地址: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涡北街道办事处郑店行政村郑店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