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限行到7月31日,明天就周一了,是继续限还是就此打住了
泰国抗疫措施不叫限行,而叫“封城”“封国”“封家”。泰国3月26日起实行了“紧急状态令”,这是在发生战争、动乱、灾害等危害国家安全的重大事件时,总理有权下发的命令,全国上下都要配合执行,特别是政府各部门、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要听从总理统一调令,人民也要自觉遵守总理下达的各项指令,比如这次抗疫的一系列措施,人们都要遵守。
*泰国现任总理巴育上将是军人出身。
泰国抗疫成就全球瞩目。刚刚评比的148个国家抗疫复原率,泰国成绩分数高居第一,全球夺冠。目前,泰国已经解封到第6轮,宅家解封了,大商场和市场解封了,娱乐场所解封了,学校解封了,到今天为止,泰国已经连续69天无本土新冠肺炎感染病例。
*曼谷大都市里的大皇宫佛寺。
但是,为了防疫外国入境者带来新冠肺炎感染风险,泰国的国门还没有打开,目前半开国门状态。旅游签证还没有放行,所有外国游客入境还不可以,只是开放了政府贵宾、商务人士、外籍教授、留学生、医疗旅行团等的入境,进来后也有隔离14天的防疫要求。
*7月1日恢复营业的曼谷酒店冷冷清清,没有外国游客入境导致生意低迷。
泰国政府内阁再次批准,将7月31日到期的“紧急状态令”,继续延长到8月30日。可见,泰国抗疫的措施没有放松,不会掉以轻心,前功尽弃。泰国人在耐心等待新冠疫苗问世。泰国研发疫苗已经完成1期老鼠试验、2期猴子试验,均获得成功,现在等待第3代期人体试验,将招募5000名自愿者参加试验。大家都以平常心态去适应疫情下的新常态生活。
*泰国苏梅岛上的海滨沙滩风情。
其实,泰国旅游业者早已准备完毕,随时接待来自世界各国各地的爱泰游客。(文/小菡)
与诸葛亮交好的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三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诸葛亮喜欢吟诵《梁甫吟》,自比管仲乐毅。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元直是诸葛亮的好友。
崔钧,字州平,博陵(今衡水安平)人。《三国演义》里有刘备在三顾茅庐的途中,见到了崔州平,感觉是世外高人,想请他去辅佐,崔州平拒绝了。历史上的崔州平并没有太有的记载,有说在曹魏处做官,也有说闲云野鹤,隐居于山林了。
石韬,字广元,颍川(今许昌)人。小说里又刘备二顾茅庐,石韬和孟公威在对饮,刘备想请二位一起到卧龙庄一叙,二人也是婉拒,请刘备去请诸葛亮了。
孟建,字公威,汝南人。
诸葛亮在公元207年,投靠了刘备。公元208年,曹操带大军南下,荆州陷落。徐庶,石广元,孟公威,都投了曹操了。当然,徐庶是投靠了刘备,因为母亲被曹操俘获,无奈北投了曹操。
诸葛亮在孟公威投曹操时曾劝说,“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意思是说,北方那么多人才,你去了恐怕会被埋没。孟公威是北方人,是想回家乡。显然,诸葛亮对几位好友的选择,他很清楚。
石广元,在曹魏做到了典农校尉一职。
《三国志-温恢传》记载:“恢卒后,汝南孟建为凉州刺史。有治名,官至征东将军。”意思是孟公威,做了凉州刺史,治理的很好,官至征东将军。
有资料显示,诸葛亮后来官至蜀汉丞相时,曾打听几位好友在曹魏过得怎样?曾感叹几位好友没有得到曹魏的重用。
事实上,这也说明了人各有志,诸葛亮志向远大,一心要比管仲乐毅。而他的几位好友,都是北方人,愿意北归做官。或许,也有汉之正统非正统之说吧。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他对蜀汉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谓是忠臣与智者中的代表人物。而诸葛亮在出山辅佐刘备前,曾自比管仲、乐毅。其号卧龙,和号凤雏的庞统并称,当然和诸葛亮交好的朋友还是不少的,比如有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人。
对于徐庶这个人比较熟悉,这里不用多言,那和诸葛亮交好的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最后的结局如何?
崔州平,即是崔钧,其年少时颇有名声,喜结交英豪,曾为虎贲中郎将,迁西河太守,在董卓专权时,因其父崔烈被董卓所杀害,崔州平于是随袁绍一起在山东起兵以讨董卓。
在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时,虽然当时的人有不少不认同诸葛亮,但是崔州平和徐庶却认为诸葛亮确实能和管仲、乐毅相比。至于崔州平后来的事迹却记载不详。
石广元,即石韬,颍川人,其曾为魏典农校尉。他曾和徐庶一起去到荆州。后来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而徐庶、石广元则去了北方曹魏那里。后来石广元仕任郡守、典农校尉。
孟公威,即孟建,汝南郡人,在孟公威和石广元、徐庶、诸葛亮游学时,孟公威、石广元、徐庶三人在求学时都是务求精熟。但诸葛亮却能观其大略。诸葛亮曾对他们三人说,你们三人的仕途。可以做到刺史、郡守。他们三人又问诸葛亮能官至何位,而诸葛亮却笑而不答。
在后来游学的时候,孟公威因想念家乡而想回家,这时诸葛亮就说,士大夫要遨游四方。
在三国时期,孟公威入魏为官,官至凉州刺史、征东将军。在诸葛亮一次出兵祁山伐魏时,曾在和司马懿的信件中说,希望司马懿请杜袭替他向孟公威致意。
当然,虽然徐庶、石广元、崔州平、孟公威都和诸葛亮关系不错,而徐庶、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为诸葛四友,但有关崔州平和孟公威、石广元交集的记载却不详。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诸葛亮乃三国第一高人,能与他玩到一块的,绝非等闲之辈。
诸葛亮有四位好友,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和孟公威,除了徐庶出身低微之外,其他三个都士族出身。譬如崔州平,他爹是东汉司徒,绝对的位高权重实力派。
《三国演义》四人之中,徐庶出场次数最多,不过他的出场,纯粹为了抛砖引玉,砖是徐庶,玉是诸葛亮。
徐元直走马荐诸葛这回,当徐庶得知曹操掳走了他的母亲时,便哭着喊着要找妈妈,刘备百般不舍地放走了他,当徐庶走到半路的时候,突然间想起了一件事。
啥事呢?
推荐诸葛亮。
当调转马头,再次见到刘备之时,徐庶便向他举荐诸葛亮,为了抬高诸葛亮的身价,对诸葛亮进行了一番肆无忌惮、狂轰滥炸般地吹捧。
徐庶连续用了三个超级夸张的对比:
第一个,如果我是笨马,那么诸葛亮就是天上的麒麟;如果我是寒鸦,那么诸葛亮就是天上的凤凰。
第二点,古代有牛人管仲乐毅,依我来看,管仲乐毅跟诸葛亮比起来,简直是毛毛雨啦!
第三点,诸葛亮的本领通天彻地,古今中外,甚至放眼宇宙,都没人能与其相提并论。
如果说徐庶的作用是抛砖引玉,那么崔州平、石广元和孟公威三个人就纯粹是打酱油了。
三顾茅庐第一次,刘备偶遇了崔州平,二人闲聊了天下大势之后,刘备盛情邀请崔州平一起创业,不过崔州平以“闲散惯了,无意功名”为由婉拒了刘备。
三顾茅庐的第二次,刘备偶遇了石广元和孟公威,当时两人正在隆中一处乡村酒店里面唱KTV,刘备循着声音找到了他俩。
当时,刘备盛情邀请他俩一起“创业”,但同样被他们以“想看看世界”为由婉拒了。
诸葛亮的四位好友貌似不都不喜功名,都闲云野鹤,都想去看看世界,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不是的!
徐庶,前面已有提及,他最终离开了刘备,投奔了曹操,虽然离开之时,曾信誓旦旦地说“终生不为曹操出一计”,但他到了曹营,却在那兴致勃勃地干起了御史中丞。
啥是御史中丞啊?就是个言官,靠说话吃饭的,真是啪啪打脸!
其他两位朋友石广元和孟公威更是虚伪透顶,石广元投奔了曹操,最高干了农校尉,大约相当于地级市市长;孟公威也投奔了曹操,最高干上凉州刺史。
石广元和孟公威,诸葛亮的两位仁兄,你俩不是说好了不喜功名只想看看世界的吗?咋又一头栽进功名的洪流中了呢?当初的志向呢?
另外一个崔州平,自打三顾茅庐打了酱油之后,关于他的记载中断了,再无踪迹可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