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天宫山天气预报
02/01 今天
多云
14~22℃
02/02 明天
多云
13~23℃
02/03 后天
多云转阴
12~22℃
02/04 周六
阴
12~19℃
02/05 周日
小雨到中雨
14~20℃
02/06 周一
小雨转阴
17~25℃
02/07 周二
阴转雨
18~24℃
02/08 周三
小雨
16~24℃
02/09 周四
阴转雨
13~17℃
02/10 周五
小雨转阴
11~15℃
孟加拉湾气旋风暴“安攀”来袭,我国会受到哪些影响
谢邀!
是的,目前北半球已经进入台风高发季,西北太平洋2020年的1号台风“黄蜂”刚刚停编,孟加拉湾2020年的1号气旋风暴“安攀”又强势登场。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安攀”将会在5月20晚-21日上午在印度东北部和孟加拉国交界处附近登陆。它对我国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是给我国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等地带去强降雨,间接影响是助推西南季风和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我国华南地区将会迎来强降雨多发的时段,“龙舟水”就此登场!
(“安攀”FY-4A卫星可见光监测图像(5月17日14时00分),来源:中国天气网)
孟加拉湾气旋风暴强势来袭,将登陆印度、孟加拉国交界处
5月17日下午,孟加拉湾气旋风暴 "安攀"加强为强气旋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1级(相当于我国强热带风暴级)。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计,“安攀”将会一路北上,强度还会继续增强,并可能于5月20日晚-21日上午,在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交界一带登陆。
(“安攀”路径概率预报,来源:中央气象台)
“安攀”将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虽然不是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但是“安攀”仍然会给我国带来不小的影响。随着“安攀”登陆之后北上,它的外围残留云系将会给我国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等地带去强降雨,这一带普遍会出现中到大雨,局地还可能出现暴雨甚至大暴雨,这是“安攀”给我国带来的直接影响。还有间接影响,随着“安攀”强势来袭,它将助推西南季风和南海夏季风的爆发,这意味着我国华南地区将会迎来一年当中降水最强的阶段,“龙舟水”就此登场。从中央气象台发布的中期天气预报来看(下图),未来一周,我国华南地区的累积降水量普遍会超过100毫米,尤其是台湾等地还会超过250毫米!
(点击关注,欢迎留言讨论!)
安攀突然爆发,跳3级,再跳4级,正在冲17级特强气旋风暴,我国云南西藏注意,同时,广东和福建局地也有大暴雨!
从风云卫星图像显示,如今西北太平洋地区可以说非常稳定,然而就在我们旁边的孟加拉湾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气旋风暴,爆发力特别的强,这就是孟加拉湾气旋风暴"安攀"(AMPHAN),它的“风暴眼”十分清晰。
根据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该气旋已经增强为特强气旋风暴,等级直接达到了16级,风速为52m/s,所以相当于我国的超强台风级别,中心气压值为940百帕,接下里它还将持续的增强,这完全是超出了预期强度,突然一下就爆发起来了,预估在5月18日20时达到17级,所以也是即将达17级了。
这什么情况?今年西北太平洋地区的1号台风也是在短时间出现爆发情况,从最初预估的11级提升到14级,而这个孟加拉湾气旋也是从最初预估14级已经提升到17级,今年全球的风暴都是属于“多变”模式吗?
这里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海洋区域太有利于风暴的发展了,如今只要出现,基本上都会出现“爆发式”的模式,这也是比较符合科学家们的预测情况,那就是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未来全球的风暴将会出现更多极端性的风暴,在出现的频率和强度上都有所提升,所以说气候问题已经成为如今最为重要的问题了。
印度台风"安攀"(AMPHAN)在5月17日连跳3级达12级,在一晚上再跳4级达16级,所以“爆发式”的增长模式,那这个印度台风"安攀"(AMPHAN)影响我们吗?根据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安攀”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速度继续前行,并且逐渐向印度东北部到孟加拉国西部一带沿海靠近。
而在19日至22日,先后影响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缅甸西部等地,同时将给我国缅甸北部、尼泊尔、不丹以及我国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等地将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所以我国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等地的朋友需要注意下,具有强降雨的发展。
同时在孟加拉湾附近地区的华人朋友也要注意了,请尽快避开高风险地带,这个风暴太强了。这就是"安攀"的基本情况,我国也需要注意下。下面来看看我国天气的变化,整体上来说,强降雨地带还是集中在华南最多。
根据气象监测数据显示,在5月17日的时候,我国多省迎来大到暴雨,其中福建龙岩和泉州、广东揭阳和茂名、广西防城港和钦州等局地大暴雨,最强降雨量达到了160毫米。虽然在5月18日降雨南压不少,但是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和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根据暴雨预警显示,预计在5月18日08时至19日08时时段,在广西东南部沿海、广东南部沿海等地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达到了160毫米大暴雨,我国台湾省出现了270毫米的特大暴雨点,这啥情况?雨水是一个比一个强了。
当然很多人可以从预报图看到,如今的雨水就集中在华南沿海最多,其次就是东北地区有一小部分,其他都是以晴天为主,所以分布还是挺极端化的。而过后,在19日的时候,降雨还会继续发展,只是强度变小了一点,但是相同的大范围地区依然具有暴雨的发展,所以也不小。
而过后,新一轮的降雨也要来了,在5月20日8时到21日8时的预报之中,我们看到新一轮南方的降雨又开始了,其中110毫米、120毫米的大暴雨区又来了,所以南方的降雨真的还是“一波接一波”真的是太多了,并且强度也非常大,以大到暴雨为主,这下南方的朋友又要“发愁”了,这降雨不停,太强了。
可能很多人会说自己没下雨,大家注意预报是24小时时段,基本上都是以“短时强降雨”为主,也就是“一波一波”的状态最为明显,这也是夏季最具有特点的天气情况,当然具体后面会不会发生改变,我们继续观察。
福建会不会发生大型地震?离台湾地震带这么近有关系吗
提问者的问题,让我觉得幼稚,可笑。抱歉!
连地震学家都不敢预言,连地震台都无法准确预测,你在头条上提问,是不是可笑?
李四光四大预言,只剩下泉州湾大地震这个预言至今安然无恙。高人也会失言!我们福建人“福”字当头,福运连连。
借此,顺便指责一下地震科研,上天有门,只有入地无路,研究了上百年的地震,至今尚未准确预报,哪怕是提前一个小时预报都无法实现。地震台总是马后炮,等到震完才报道,起什么作用?
福建发生过大地震吗?在哪里?
福建历史上发生过大型地震,而且不止一次,我过东南沿海区域最大的一次8.0级地震,其实就发生在福建泉州以东的海域,这次地震的发生让泉州古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包括与其邻近的地方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由于时间是1604年,那时的地震测量仪器不如现在这样先进,所以也有记录表示当时地震的震级是7.5级。
但是,既然当时震源的深度只有25公里,这就足以说明那是异常破坏性较大的浅源性地震。从福建的现有地震记录来看,福建省的地震特点和四川这些地方还不太一样,时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强弱交替之分,也就是存在所谓的地震活动期,而且就福建的地质构造特点来说,原本一般都不可能发生七级以上大地震,这大概与福建地下不同区域在地壳厚度上存在一些明显差异也有关。
大家都知道,在台湾省和福建省之间正是将东海和南海连接起来的台湾海峡,这个区域也曾在1994年9月的时候发生国一次震级达到7.3级的破坏性地震,测得20公里的震源深度,这次地震不仅导致了福建沿海地区受到地震带来的破坏,就连广东的一些市区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次地震的最大余震也有5级。但是,台湾省境内发生的地震,截至目前并没有对福建带来明显影响,毕竟地震对邻近区域的影响力主要取决于震级大小和震源深度。
福建会受到台湾省境内地震带的影响吗?
福建和台湾省的近,客观来说也只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近,但直线距离的公里数还是过百。客观而言,除了众所周知的岛国日本以外,我国也是一个地震灾害想多较多的国家,这一点我们可以过往发生的带来惨烈人命和财产损失的地震记录看出。可能时间太过久远的话,现在没几个人知道,但像汶川大地震和唐山大地震这样年代并不算太过久远的地震灾难事件,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毕竟不少人都是这两次大地震的亲历者。
我国境内有多条地震带分布,如果按区域来进行划分,其中就包括了西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台湾省和穿过福建境内的东南沿海地区。仅仅是20世纪到现在,我国就有超过800次6级地震曾发生过,抛开破坏性地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只是因为地震而失去生命的人就有数十万之多,这便是为什么说我国的地震活动在强度和频率上都比较大,震灾严重也算是一个比较准确的描述。
在东南沿海地震带上,自然不只有福建这一个城市,同时还有广东以及广西和江西与其相邻的一部分地区,而泉州发生的那次大地震其实就位于长乐—诏安断裂带上。相比来说,福建地震带的活跃度是整个东南沿海地震带中最高的,6级以上的地震发生过6次。从地理构造上来说,福建省境内的厦门、漳州和泉州这三个地方,都具备发生6级地震的可能,而其他区域发生较大地震的概率就低了很多。
在过去的一百年时间里,新疆、云南、西藏和四川的确是发生大地震比较多的省份,但依然有大约有三分之一上的七级地震都发生在台湾省,内陆省发生这些灾难性地震时因为欧亚地震带,而台湾省地震频发则是因为贯穿了环太平洋地震带。如果单纯从地震带分布上来说,福建发生地震并不是因为受到了台湾省境内地震带的影响,它们让对方感受到的主要是震感的强弱之别罢了。
为什么这么多年以后依然不能实现地震预报?
不管是地震发生之后,还是平时普及地震相关常识的时候,总会有人质疑为什么人类观测地震这么多年了,竟然还实现不了地震预报,难道它跟天气预报有什么不一样吗?首先,我要说其实天气预报有不少时候也不准,主要是根据目前的云层和大气情况等来进行预判,但是它的变化并不是每次都会按照我们预想的那样发展。
而地震就完全不同了,地震是因为地壳释放能量导致地表发生震动,但是,地壳到底什么时候会释放积聚已久的能量,则是毫无征兆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所谓的动物异常反应其实并不是将要发生地震的征兆,动物异常时常会有,但破坏性地震却并不常有。尽管全球加起来平均每天都会发生超过一万次地震,但这里面能让人体感受到的地震却占比很小,就更不用说那些破坏力极大的地震。
而了解地震带的分布和平时所做的救灾演练当然很有必要,前者可以帮助我们对地质条件了解清楚,有利于在建造房屋的时候确定好抗震等级,而后者则可以让灾难发生的时候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而作为我们普通人,了解一些地震发生时的应急自救方式很有必要,毕竟等待救援需要时间成本,而能否从灾难中走出来跟我们当时的行动有很大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