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暖冬还是冷冬
是暖冬
暖冬这一名词,以往气象学上没有定义,是气候变暖而产生的新的气象名词。
参考气象学上的暖流、暖锋、暖气团等概念,中国气象局气候专家,把冬季冷暖这一现象分成,暖冬和冷冬,即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全国范围冬季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或称气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开始我国根据WMO的规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时,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否则为冷冬。自2012年1月1日起,在我国日常气候业务中,废除之前所沿用的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开始使用1981-2010年新一轮的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或气候值。
2017年上海夏天最高温度天数
2017年上海夏天最高温度是18天。
气象资料显示,在近20年里,上海最长的连续高温日纪录,是2003年的19天。距离我们更近的2017年,连续高温天数是18天。今年说不定还会刷新纪录。根据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未来一段时间副热带高压仍然驻守申城,预计未来10天里高温依然霸屏,降雨基本上没有。
2000年到2017年哪一年最冷
2000年到2017年期间,最冷的一年是2008年。
2008年,中国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百年罕见。全国17个省份受灾,湖南、贵州、安徽、湖北、广西、四川等地的部分地区受灾严重。
这场灾害给受灾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据统计,全国因灾死亡129人,失踪8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7亿亩,成灾8069.2万亩,绝收2536.7万亩;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
这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不仅对交通、电力、通信等造成了严重影响,还对农业、林业、畜牧业等方面造成了严重损失。同时,它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了长期的影响。
因此,可以说200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冷的一年之一。
世界气象组织预测,今年夏天将出现破纪录高温,有什么科学依据
世界气象组织预测,今年夏天将出现破纪录高温,有什么科学依据?
世界气象组织总是放马后炮,每次都是咱高温之后才告诉我们,今年将出现破纪录高温,好吧,你说的对,今年真的很热,五一高温前两名广西百色和海南儋州,双双达到41℃!而到了5月29日,北京气温则破42℃,热不热,温度计说了算!
地球为什么会那么热?真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吗?
从工业革命以来,地球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1.15℃,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刚刚过去的北京局地最高温42℃计算,同期中国平均温度不过14℃~25℃,所以这必须多地的高温才能让平均温度推高1℃,因此可想而知这1.15℃温升背后又多少可怕的高温故事!
为什么会越来越热?高温的背后冬天暴雪天气又会增加?
想要回答为什么会热其实不难,因为人类活动释放了大量温室气体,这些气体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比如煤炭和石油,同期还排放了大量氮氧化物以及硫化物等,二氧化碳允许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通过,但在被地面吸收后辐射的红外波段就会被牢牢的锁在大气层内,就像一层棉被将地球包裹了起来。
十九世纪初期,全球人口只有十亿,到了2020年中,全球人口超过了77亿,这些人口不仅对能源消耗的剧增,还扩大了对肉类的需求,所以才有科学家提议将澳洲和加拿大大规模养殖的牛羊屁收集起来,避免这些甲烷气体排入大气层增加温室效应。这是一个笑话吗?其实并不是,因为甲烷气体的温室效应效率是二氧化碳的20~25倍,你就知道科学家真不是闹着玩的。
碳循环
当然影响远不止如此,人类大规模扩张对森林的破坏,酸性气体排放让海洋酸化,大规模的城市化水泥建筑释放二氧化碳,温度上升会让海洋珊瑚白化,继而以珊瑚生态系统为主的海洋生态濒临崩溃......而依赖于海洋生物的碳循环效率下降甚至中断,这些影响是系统和全面性的,未来将逐渐走向不可控!
从1880年到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值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浓度达到了过去80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从1750年到2011年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了20400亿吨,其中近一半为近40年所排放。2007年时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评估,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概率是90%,到2014年时已经上升到95%,未来只会越来越高。
全球各地排放的碳量
全球正在变暖,为什么冬天还那么多暴雪?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高温蒸发量增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大幅上升,当然这些湿度很大的气体运动到了高纬度地区,带来的不是暴雨就是暴雪,而这种上升气流和温差的增加正为西太平洋带来的台风的胚胎,所以你会感觉台风也越来越多,极端气候在1990年后的数量甚至占到过去一百年的一半!
世界气象组织关于今年的高温预测报告
5月26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全球伙伴关系敦促COVID-19期间加强防备炎热天气》的报告,主要是关于COVID-19期间的高温与防疫问题,北半球夏天来临,正被疫情肆虐的诸国在高温下戴口罩,穿防护服,那绝对是一件痛苦是经历,因此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高温预警。
世界气象组织在弱势人群(老人于孩子)、卫生工作者的防护于热应激,空调于通风,简易降温方式(贫困地区考量)等13个方面给予了指导性意见。
2019年夏季欧洲高温
欧洲在去年6月和7月下旬经历了两次热浪,法国在6月28日创下了历史罕见的46.0°C高温新纪录。7月下旬,中欧和西欧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影响。在荷兰有2964人的死亡与高温有关,这一人数比往年夏季每周平均死亡人数高出近400人!
2020年夏天刚开始就接屡创新高的高温天,让大家提前感受了一下2020高温的来势汹汹,但对中国长江以南来说,刚进入黄梅天而已!连绵的阴雨会让大家先享受下,等六月中下旬渐出黄梅之际,潮湿闷热将会替代现在凉丝丝的梅雨,届时的桑拿天,可能比五一小长假经历的春高气爽的日子要难熬得多,不过该来的总会来的,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