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潇贺古道的由来
广西贺州市潇贺古道是一条古老的交通要道,其由来可以追溯至古代。据传,潇贺古道是因贺州市地势险峻,山水环绕而得名。古时,这条古道连接了贺州和潇州两地,成为重要的商贾贸易通道。潇贺古道依山傍水,景色秀美,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今,潇贺古道已成为一条独特的旅游线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古道的历史沧桑和自然之美。
潇贺古道起源于古道连潇水达贺州,故称潇贺古道。潇贺古道位于湘桂之间,连潇水达贺州,沿永州、道县、江华、富川,穿越都庞岭和白芒岭(今白芒营一带)过贺州县(今八步区)南下。
贺州梯田哪里最好看
贺州梯田中最著名的景点是百花岭梯田。百花岭梯田地势险峻,梯田层层叠叠,宛如一幅巨大的画卷。在不同的季节里,梯田呈现出不同的美景,春季的繁花盛开、夏季的绿意盎然、秋季的金黄稻田、冬季的银装素裹,都令人心驰神往。同时,百花岭梯田还保留了传统农耕文化,游客可以近距离了解当地农民的生活和农作物的种植情况,有着极高的观赏和文化价值。
乌蒙人指的那些地方的
"乌蒙人"是指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少数民族群体,也称为乌蒙族。他们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南部,特别是来宾市、贺州市和崇左市一带的山区地区。乌蒙人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习俗。
乌蒙山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要山脉之一,横亘在乌蒙族聚居的地区,因此乌蒙人也以此得名。乌蒙山脉地势险峻,山高林密,景色秀丽,也成为了旅游和探险的目的地之一。
乌蒙人地区的自然环境优美,山水交错,林木茂盛,民风淳朴。乌蒙人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如传统的服饰、音乐、舞蹈和手工艺品等。他们以种植水稻、玉米、甘蔗以及养殖为主要的经济活动。
总之,乌蒙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南部山区地区,以乌蒙山脉为主要聚居地。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是中国民族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贺州有什么“鲜为人知”,但很有意思的景点
目前,贺州历史名人村纪念馆和风景区打造慢慢地又慢就中国古道出名潇(湘)贺(桂)广西长寿市贺州富川瑶县第一川岩黄家村如以清朝到现代多将家族如黄勋之女儿现八十O岁南宁和新疆军农场及湖北等又有早期革命家如黄兴,总统黎元洪石拱桥亭碑文稿文留名及风景区
川岩邻居风景山和周家清乾隆封三代诰延川知县现正在修书房……
同旅游线有状元秀峰
及福溪中国历史名村有军事马王庙又有明朝广东黄知县在福溪一带清匪有功受人民歌颂而建庙,古商业圩市街,多古门楼,古木质桥凉亭及生态野生竹海山风景区……
福溪村停车多及宋寨野生竹和野外放三黄鸡等民族风味油茶酒楼……迎接旅游客而不收费是免费开发景区。
今天麒大宝要介绍的景点,恐怕很多贺州人连听都没听过,却有一段很长很有意思的历史。
樟木林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县境东北部,境内有大量名胜古迹,包括樟木林叶氏宗祠、围屋石城寨、山根古石寨、九如溶洞、读书岩、潮江风窟等。
而今天,麒大宝将给你介绍,在战争纷乱的年代,古人用智慧创造出来的一片世外桃源。
在樟木林乡潮江村西北约一公里处的猫头山下,有一村寨称山根寨。
寨的后山上有一个石头围成的小城堡,谓之山根古石寨。
猫头山是座陡峭的石山,常年林木葱郁茂密,因此一般不为人们所注意。
从山脚下沿着一条依稀可辨的险峻的小道慢慢往上爬,可看见一堵长约二十多米的石墙。
墙体上砌有一道石门,此乃古石寨的南大门。
石门建于两峰之间,全部用大石块垒成,使石墙与两山连成一体,是进入石寨的必经之处。
进入石门往十余米,即可见一块石碑,碑名为“重修石寨碑记”。
此石碑一半藏于岩石内,一半露在外边,因年代久远,雨淋日晒,字体已不能全部辨认。
据载,此碑为山根寨刘鼎新、陈文光等于清咸丰甲寅岁孟秋所立(即公元1853年)。
|碑云:“从古幽逸之士多出山林,夫山何尝有,出则为廊庙,而处则属山林......”
麒大宝来为您讲讲这其中的故事
▼
时值清末,清政府无能,内忧外患,连山区边远山寨也深受其害,附近的村落也经常发生械斗。
尤其到了咸丰甲寅年间,山匪增多、械斗频繁,时常造成“村无犬吠,野鲜行人”的境况。
为避世乱,周围村人就在村后的庙宇后的山垭间用大石块重新建起了石寨。
每逢械斗发生,附近村落成百上千老百姓就到山寨上来躲避,南北两边寨墙则派人把守,则械斗之人或山匪无法攻上来了。
沿着小道走过一片嶙峋的怪石堆,眼前豁然开朗。
▼
站在这里望整个寨内,石寨躺在高耸入云的两山峰之间,形成一个宽敞的盆地,约有两个足球场大。
平地分三级,每一级都非常的平坦,长满了绿草,其间人居住的痕迹依稀可见,旧房的宅基地也隐约可寻,只是已无烟火。
越上第三极,在山垭的北侧,用斗大石块垒成的寨墙近两百米长,全部墙体都达三至四米高,所用大石块全都打磨成长方体,一些还足有两米多长、宽厚近一米,在这堵墙设有一道北门。
▼
|咸丰甲寅年,也就是150多年前,在当时没有起重机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靠人力把盆地中间的大石头打凿成长方形的石块,然后将一块块重达五六百斤甚至上千斤的石块垒成三四米的高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同时也足见工程之艰巨。
站在雄伟的寨墙上,望着后边的深谷,有一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表现出当年山根人民的英勇气概。
如今的山根古石寨早已鲜有人住,但其独特的地理面貌还是吸引不少游客驻足,在这里,仿佛能看见当年村人绝境求生的场景。
听村民说,有很多古装武打剧组都会前来这里拍摄,你如果感兴趣,不如去那里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