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军事号称是“毒虾”,如果真打起仗来,能打得过大国吗
毒虾政策是新加坡国防安全三原则的一部分,由前总理李光耀提出。大致意思为新加坡虽然国土面积狭小,不存在战略纵深,但新加坡却是一只有毒的虾,不能保证战胜对方,但能让对方感到疼痛。
新加坡虽然是小国,但新加坡拥有一支东南亚地区数一数二的现代化军事力量,装备了大量美制先进武器如F-15SG战机等,新加坡海军的实力也不容小觑,虽然放到世界上来看很一般,但在普遍欠发达的东南亚地区和扼守着马六甲海峡登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新加坡海军已经够用了。
但新加坡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没有战略纵深,一旦和邻国爆发冲突,敌军能在几小时内横扫新加坡全境,哪怕新加坡拥有更强的军事力量。所以考虑到这个缺点,新加坡还提出了“鱼群”政策,就是和其他国家一起形成集体,靠集体的力量来保卫国家的安全。
另外,“大鱼”政策也是新加坡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说白了就是找一个老大,跟着老大屁股后面混,其他人就不敢拿自己咋滴。而这个老大理所当然的是美国,其他国家在对新加坡产生威胁时,不得不考虑到美国这个因素而放弃和新加坡冲突的想法。
新加坡虽然小,但是精,在李光耀时期的新加坡能完美的在各个大国之间寻找战略平衡,从而让新加坡的利益最大化,怎么说呢?李光耀不愧是受到过传统儒家思想熏陶的人,简直精到骨子里呢。
新加坡面积小没有战略纵深与他国开战成功率太低,胜利的可能性不大,就新加坡而言为国家安全只可能去找个老大,背靠老大可狐假虎威他国侵略的可能性极小。新加坡不可能干过其他国家也没这必要,对新加坡而言抱紧美国这棵大树就好。
八千万华人华侨因各种原因背井离乡,飘流于各大洋分散于世界各地。好不容易有些非常争气的华人,在南洋之角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家,新加坡。虽弹丸之地乃弄得有门有窗像摸像样,真正意义上的家。同为华夏民族我们应感到无限的宽慰,出门在外的华人通过自己的打拼在异方他乡立下足站稳脚根,而且过的称心如意。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吗,从这个侧面看,华夏民族是个不差劲的民族。所到之处一样活的很成功,很体面,让人刮目相看。
那得看你这个大国是多大的国了。
感觉在东南亚地区,除开中美,也就越南和马来西亚能和李家坡的部队掰掰手腕。
越南在东南亚真的强,别和五常比,地区性强国,马来西亚,一般般,但是可以断新加坡供水……
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唯一一个发达国家,不仅在经济和文化上领跑东南亚,在军事上也是一改东南亚国家和岛国的疲软姿态,近年来新添了大量实战意义较好的装备,使得新加坡在地域内优势明显,它作为一个英国殖民国家,是英国殖民时代东南亚最重要的中转港口,现代化时间最早,也是英国在东南亚的重要军事基地,使得它的国防理念相对周边的国家更加超前。
新加坡早在12世纪,由于它在南太平洋海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大量的船只需要经过新加坡南北的海域,就已经有大量的海盗在此修筑城池港口,到了16世纪,英国对新加坡进行了殖民统治,是除了英国本土以外,第一批慢慢步入现代化社会的殖民地国家,作为南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英国在新加坡甚至开创了军校,这是在别的殖民地很少见的,这也直接导致了新加坡在独立后,国防思路非常超前,战斗力不俗,号称“毒虾”。
但是,新加坡军队与现在的军事大国还是有相当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它的地理位置关系,坐落于东南亚岛屿上的新加坡国土面积小,军队人数有限,虽然经济发达,但是国防思路采用的是高性价比装备,如采购了中国的“枭龙”战斗机等,海军则装备来从英国低价购买来的封存战舰,虽然都是落后时代的装备,但是这些装备从本质上来说都是非常具有实用性的,“枭龙”是三代半的战机,但是性能不输四代战机,而英军的军舰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新加坡军队真跟大国发生冲突的状况下,恐怕抗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