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德国天气如何
德国三月份的天气一般比较寒冷,平均温度在1℃-9℃之间。德国三月份的降水总量平均为54mm,平均降水天数为10天。
德国的天气情况因地区而异,如果你计划在三月份前往德国,建议查看当地的天气预报,并根据天气情况准备相应的衣物。
天气温度显示70度怎么调
如果你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温度显示70度的解决方法:
1、进入苹果手机的天气预报软件。
2、点击右下方的三点三横设置按钮。
3、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C/F。
4、当设置为F时,显示的是华氏温度,设置为C时显示的是摄氏温度。
1724年,德国人华伦海特制定了华氏温标,最早,他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0℉,将他妻子的体温设为100℉,后来为了严谨,又把纯水的冰点温度定为32 ℉,把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温度定为212℉,中间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度,这就是华氏温标。
关于天气预报显示70怎么调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手机天气页面进行设置。以下为详细步骤说明:
操作步骤/方法
11.点击天气
首先打开手机,点击天气进入天气页面。
22.点击设置
接着在天气预报页面,点击右下角设置按钮。
33.点击三个点
之后在设置页面内,点击右上角三个点按钮。
44.选择摄氏度
最后在弹出的页面内,天气选择摄氏度显示即可。
在红米note8pro手机中,可参考以下步骤调出摄氏温度:
1、点击手机天气预报显示窗口,此时显示温度单位为华氏度。
2、点击右上角菜单按钮。
3、在弹出窗口中找到“温度单位”选项并点击。
4、在弹出温度单位选择窗口中,我们选择摄氏度。
5、设置完成后,返回主屏,此时温度单位已正常显示摄氏度。
欧洲夏天臭不臭
肯定是臭的。
你可能会问欧洲都快跟北极接壤了,怎么还会冷呢?没错,在人口多于50万的城市里,90%都在北纬40度以上,气温本就应该很低,但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逐渐恶化,欧美现在已经不是“夏无酷暑”的时候了。
一项科学研究中表明,自从2003年以来,因为高温导致欧洲人意外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了7万。其实道理很简单,习惯了清清凉凉的欧洲人,温度突然升高,这是谁一下子都接受不了的。即使是30°,也足足够欧洲人喝一壶的了,就连当地的天气预报都说高温预警,要被热死啦!
38°嘛?其中,伦敦最古老的一条线路中的车厢温度甚至超过了40°,再加上地下的空气根本不流通,只能在上下车时勉强呼吸两口新鲜的空气。
其他的时间就是被欧洲人独特的狐臭和浓厚的古龙香水包围着,在40度高温的催化下,车厢就完全变成了一个臭气蒸笼,而唯一能解渴的只是生了锈的古董电风扇,但对于欧洲的人们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欧盟对于动物运输有着明确的规定,在温度高于30°时,禁止运输动物,可见这欧洲人过得连牲畜都不如啊,那为啥这么热还不安装空调呢?下面我们就以德国为例探究一下其中缘由。
诺曼底战役中希特勒临阵换帅是否正确
1944年6月28日,已经登陆诺曼底22天的美英盟军正在卡昂和瑟堡与德军苦战,德国人虽然顽强地封锁着盟军进入法国内陆的通道,但在对方绝对优势的大口径舰炮火力和轰炸机的打击下,伤亡非常惨重。这天中午,西线德军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和“B集团军群”总司令隆美尔接到最高统帅部的通知,要求两位陆军元帅第二天赶到伯希特斯加登与希特勒会面,汇报西线战场局势并研讨下一步作战方针。
(莫德尔元帅)
在此之前的几天中,龙德施泰特通过电报不停向元首大本营请求“下一步战斗指示”,希特勒心里门清,这位老迈的陆军元帅实际上是在请求撤退:允许他撤出盟军的舰炮打击范围、撤出从英国起飞的盟军轰炸机作战半径、放弃法国内陆一口气撤至德法边界的西部壁垒“齐格菲防线”,希特勒没有明确的回复意见,但对左右说道:“看来,他需要休息了,最好是长期休假”。不过,临阵换帅乃是兵家大忌,希特勒仍然需要认真权衡,因此电召两人回国晋见。
高级军事会议于6月29日傍晚6点准时开始,希特勒首先给两位元帅观看了V1火箭在伦敦造成破坏的照片,告诉他们只要坚持就会有奇迹般的逆转,并且扬言将派遣1000架最新式的喷气战机夺回制空权,总之越说越离谱,但有一点与会的将军们听的非常清楚:不许撤退,打法照旧。龙德施泰特干脆不敢言语,隆美尔壮着胆子要求“谈谈我们的政治局势”,试图建议希特勒在西线与美英有条件停战,他的元首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陆军元帅,请谈军事局势”!
(龙德施泰特元帅)
毫无结果,这会开与不开没什么区别,两位陆军元帅垂头丧气返回法国各自的司令部,6月30日深夜,西线装甲集群司令施彭韦堡将军向龙德施泰特提交了一份前线形势报告,建议从卡昂一线撤出,在敌人的舰炮火力之外进行“富有弹性的作战”,龙德施泰特随即转交大本营。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元帅接到报告后立即打电话过来询问战况,龙德施泰特表示对诺曼底的反击未能奏效,“希特勒的传令兵”凯特尔在电话里大喊大叫: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办?
龙德施泰特实在忍无可忍了,没好气的回答道:“讲和!你们这些蠢才,难道还有别的什么办法吗”?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当希特勒听到这句话之后的反应,果然,次日上午获悉报告和转述的希特勒勃然大怒,不仅拒绝了从卡昂撤退的命令,并且马上派特使给龙德施泰特送来一枚高级勋章和一封解职信,同时被解除职务的还有装甲集群司令施彭韦堡。
(隆美尔元帅)
隆美尔接到龙德施泰特被解职的通报后,理所当然的认为他将会接替西线德军总司令一职,随即兴冲冲赶往巴黎听宣,结果在7月3日才知道,继任者是陆军元帅克鲁格,隆美尔清楚的意识到:希特勒已经不信任他了,下一个被解职的恐怕就轮到自己了。
就战争进程和战场态势而言,希特勒换掉龙德施泰特其实是正确的,这位陆军元帅已经失去了斗志;然而没有晋升隆美尔为西线总司令又是错误的,因为“B集团军群”是诺曼底战役期间的德军主力,以隆美尔的性格不可能完全尊重任何一位西线总司令,必然造成指挥重叠和内部人事混乱。更重要的是,隆美尔好歹是有独立见解和作风的将领,关键时刻他敢于抗命而率军撤退,这一点在北非已经得到过证明。
(西线德军两位总司令)
克鲁格在1940年法国战役时已任集团军司令,是第7装甲师少将师长隆美尔的顶头上司,1943年在苏德战场上担任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时,因车祸负伤被希特勒顺势免职,养了半年伤,坐了冷板凳,并且与反希特勒的密谋集团藕断丝连。尤其要命的是,克鲁格与大多数德军高级将领一样,从骨子里就瞧不起甚至反感“后起之秀”隆美尔,赴任当天下午,就给隆美尔来了个下马威。
克鲁格趾高气扬到达“B集团军群”总司令部,当着部属的面就开始教训小他9岁的另外一位陆军元帅:“隆美尔元帅,你没有得到元首的绝对信任,没有全心全意地去执行元首的命令,从现在起,你必须学会无条件服从命令”!如此的盛气凌人让隆美尔怒不可遏,他回敬到:“你似乎忘记了自己是跟一位陆军元帅说话”,克鲁格反唇相讥,说出了让隆美尔无法忍受的一句话:
“算了吧,迄今为止,你还没有真正指挥过比一个师更大一点的部队”。
(克鲁格元帅)
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两位西线德军的重量级人物就算彻底崩了,从此以后,克鲁格下达给“B集团军群”的命令通通被束之高阁,这一情况直到7月17日隆美尔重伤回国,希特勒换帅的后果反而让西线局势雪上加霜。当然克鲁格也没得瑟多久,1944年7月20日“狼穴”爆炸案发生,被捕的密谋分子交代曾与克鲁格有染,8月15日,跟前任一样开始要求撤退的克鲁格被解除职务,并被要求汇报在德国的行踪,自知下场不妙的克鲁格在归国途中服毒自杀。
事后,希特勒将克鲁格的绝笔信交给约德尔并说:“这是很有力的证据,说明克鲁格应该被处死。”
1944年10月14日,隆美尔也被逼自尽,就这样,西线德军的两巨头一起被希特勒收拾了,接替他们的,是被希特勒称为“东线救星”的莫德尔元帅,实事求是的说,这一任命来的也许略晚了些。
(希特勒召见莫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