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门派有哪些派
六大门派有少林派、武当派、昆仑派、峨嵋派、华山派、崆峒派。
1、武当是道教武林圣地,与佛教的嵩山少林寺齐名,故江湖上有“北宗少林,南崇武当”之说。武当派以“玄天上帝”和张三丰而显赫于世。武当派弟子,以侠义名满天下,同门之间极重情义。虽然属于道教全真一派,但却直属麻衣道人、陈抟、火龙真人一系。
2、开山祖师是张三丰,本名通,字君宝,元季儒者、道士。善书画,工诗词,中统元年,汉族,辽宁人。曾举茂才异等,任中山博陵令。自称张天师后裔,为武当派开山祖师。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张三丰所创的武学有王屋山邋遢派、三丰自然派、三丰派、三丰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隐仙派、武当丹派、犹龙派,等至少十七支。
3、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属大巴山东段。西界堵河,东界南河,北界汉江,南界军店河、马南河,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源头),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和武当拳发源地。
广东四大名山是那几座
1.罗浮山
广东博罗的罗浮山,是罗山与浮山的合体,在博罗县西北境内东江之滨,是7000万年前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时燕山运动形成的。和很多的名山大川相比,罗浮山名气小很多,游客也少很多,但是相比较那些有名山川,罗浮山也显得更为古朴,更为自然,到处流淌着自然的气息,古朴的道路,给人一种穿越历史的幻觉,让人忘记生活得不如意,工作的不顺心,身心得到释放。
2.丹霞山
丹霞山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风景区和自然遗产地,丹位于中国广东韶关市东北郊仁化县城南,680座山石错落有致,形象万千。丹霞山的主要景点有大石山、长老峰、阳元石、翔龙湖、锦江景区等。“一水浮青碧,千峰竞翠微”,丹霞山的美景,并不逊于桂林山水。
3.西樵山
西樵山是一座具有四万五千万年历史的死火山,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西南部,自然风光清幽秀丽。西樵山是全国道教中心之一,明清两代为佛道并存之地。全山有16个岩洞,232个泉眼,28处瀑布,“飞流千尺”、“云岩飞瀑”最为壮观,山顶有3个“天湖”,动植物种类繁多,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是观云海、看日出和避暑胜地。
4.鼎湖山
鼎湖山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境东北部,是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因此鼎湖山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不仅如此,由于鼎湖山枝繁叶茂,负离子含量之高,也因此被誉为“天然氧气库”。
广东四大名山分别是西樵山,罗浮山,鼎湖山,丹霞山。
西樵山位于广东佛山南海,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点,国家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以奇峰怪壁,悬泉瀑布著称,还建有观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景观。
鼎湖山位于肇庆,以野生动植物丰富著称,被誉为北回归线带上的绿宝石。
罗浮山位于博罗,国家五A级旅游景点,道教名山。
丹霞山位于韶关,以丹霞地貌著称,201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西南部。
罗浮山
罗浮山,雄峙于岭南中南部,坐临南海大亚湾,毗邻惠州西湖。
鼎湖山
鼎湖山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境东北部,距肇庆市区18公里。
丹霞山
丹霞山( 中国红石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东经113°36′25″至113°47′53″,北纬24°51′48″至25°04′12″之间。
辽宁太子河名字来源与太子丹有关吗
关于太子河名字的来源,耳熟能详的是源于当年派荆轲刺秦王的太子丹。这个来源最早见于史籍的是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撰述的《读史方舆纪要》一书,这是一本地理书籍,关于太子河,书中写到:“太子河,在司(辽东都司)东北五里,一名东梁河,一名大梁河,源自斡罗山。或曰:太子河即故衍水,燕太子丹匿于衍水中,后人因名为太子河。”
(图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太子丹“匿于衍水”这句话在《史记·刺客列传》中也有提到,“丹匿衍水中”。衍水就是太子河的前称。当时秦国大军已经攻克了燕国都城蓟,燕国残余逃亡辽东,太子丹手下的燕国军队也被秦国大将李信击溃,太子丹躲在太子河边逃过一劫。
但是不久之后,燕王喜在秦国的逼迫之下,将太子丹的头颅献上,使得燕国在辽东又苟延残喘了五年。按照当地研究者的解释,后人为纪念太子丹不畏强权,热爱国家的高尚品德,遂改衍水为太子河。
太子河从史籍上看,一开始是衍水,当年在辽阳出土了一支战国时期的铜矛,矛上就有“衍”字,研究者称衍为辽阳古地名,衍水也是因衍而得名。汉朝的时候,衍水又更名为梁水,《汉书·地理志》记载:“大梁水西南至辽阳入辽。莽曰辽阴。”三国时司马懿征辽东公孙氏,“时有长星,色白,有芒鬣,自襄平城西南流于东北,坠于梁水,城中震慑。”
直到辽代才有了太子河的称谓,《辽史·地理志》:“东梁河自东山西流,与浑河合为小口,会辽河入于海,又名太子河,亦曰大梁水。”《金史·地理志》:“东梁河、国名兀鲁忽必剌,俗名太子河。”
因此,也有研究者认为太子河名字的来源与太子丹无关,而是得名于驻于辽阳的辽国太子耶律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神册元年(916年)立耶律倍为皇太子)。耶律倍后来逃亡到了后唐,后唐兵败,耶律倍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