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粤东、粤西、粤南、粤北、珠三角包括哪些城市
我也纳闷,咋没有广南、广北、湖东、湖西省?
你少说了一个粤中(地区),即地理上的珠三角流域,大致是穗深珠或者省港澳三角一带。海上呢,还有“珠江口外海面”,天气预报经常提到的。如果非凑要一个“粤南”,以周全东、“南”、西、北,可以把这些地方权算进去。但约定俗成,这个“粤南”要成为人们的习俗观念,恐有待时日。现在提这个问题,有点超前,也有点幽默。
近期春雪很频繁,这样下去对冬小麦会带来危害吗
春雪对小麦的生长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有利的,在我们西北地区,一般春季比较干旱,土壤墒情差,春雪有利于土壤层积蓄水分,对春耕播种以及对庄稼的生长发育,都有很大的好处。但是,我们这里有农谚:“冬雪是麦被,春雪麦烂根。”
冬天土壤封冻,气温很低,如果冬雪下的多,不会融化,在麦苗上就会覆盖一层很厚的雪,能够起到保暖的作用,并且减少动物的危害。所以有农谚讲“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立春过后,气温缓慢上升,土壤开始化冻,小麦由休眠状态恢复生机,开始慢慢返青,这时对土壤墒情和气温的反应非常敏感。在频繁的春雪下,气温或高或低,对冬小麦返青极为不利。春雪融化使土壤含水量急剧上升,尤其是二阴地,使麦苗新叶的基部完全淹没在雪水中,形成雪涝,使小麦根部坏死,严重的整株死亡,致使麦田株数减少,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
近期来春雪频繁,但是降雪量不大,气温偏低,土壤水分含量不是很大,如果后期降雪减少,对冬小麦的生长还是有利的。
春雪,应该是立春之后到立夏之前的雪,俗语说“冬雪丰年,春雪讨嫌”。
小麦立春之后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而小麦在我国又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尤其是在北方是主要的细粮作物,小麦在我国分布很广南至海南岛,北到墨河,西起新疆,东抵海岛。
在小麦陆续进去拔节孕穗期时是最需要肥料,最怕有水的时期,有“尺麦寸水”之说,但小麦在我国种植跨度大,对不同地区的小麦影响不一:如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区小麦正处于越冬期,降雪对小麦生长总体有利。但湖北、安徽等地区小麦播种偏早,低温将会导致部分拔节幼穗受冻。
冬天下雪对小麦来年丰收是一种好的预兆,因为冬天大量的害虫都钻到了地下过冬眠去了,下大雨正好把害虫统统冻死,但是开春还在持续的下雪,可能就会对小麦有点影响,春天小麦正在快速生根长叶而遇上长期下雪不见太阳而气候升不上去影响正常生长,而到后期麦杆短浅就抽麦穗了。
有句农谚这么说:“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什么意思呢?这说的就是冬天下雪和春天下雪对小麦的影响,冬天下雪可以保温,使小麦免受冻害,还可以补充水分保墒。但是春天下雪就等于是小麦的索命鬼,对小麦危害很大。
其实,春天的雪对小麦有没有影响还要看在什么时候下?如果刚立春,气温还比较低,没有出现明显的回升,这个时候下雪对小麦影响不大;如果是到了三四月份,气温回升明显,小麦已经返青,彻底从一个寒冷的冬天走出来,这个时候突然降温下雪,小麦可就真受不了。小麦返青以后,已经适应了这种升温的状态,如果突然下大雪,温度降低,小麦会由于抗低温性降低,很容易造成冻害。我们北方经常提到“四月八”的黑雪、就是指晚霜期,这个最后一次降雪对农作物影响很大,包括小麦在内,受灾作物很多。
所以,遇到天气突变时,注意听取天气预报,提前喷施氨基酸或者海藻酸加磷酸二氢钾加云苔素调节,可以预防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