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春分,成语春华秋实的由来是什么,人们应怎样利用这个季节
先茂春华,才得秋实。
这个成语是中国古人在在千年间的智慧劳动中认知到的。随着季节的变化,春天百花盛放,百虫活跃。各种生物景象忙碌,都在为了秋天的硕果累累而努力。
要是春天四时不正,季节反常,诸如倒春寒、虫害的危害农业生产的灾害多了,那就会影响秋天的收货。
所以说春秋两个季节看似相隔很远,但其实大有关联。在文化产业长久发展到今天,春华秋实这个成语早已经不单指农业生产。他可以被用来比喻要得到成果,就必须付出努力。所以说汉语博大精深,他数千年集聚的底蕴和内涵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研究清楚的。
就如同图中的这一碗粥一样,涉及了粮农和菜农两种细分行业。前前后后需要不下数十人的接力才能最终喝到。
所以,看似简简单单的成果面前,并没有真的如表面那么简单。
出自《三国志·魏志·邢颙传》:“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释义:
华:花。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我们应该不负美好时光,努力学习,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珍惜好光阴[可爱]
邢颙,字子昂,河间莫人(今任丘)。为孝廉,征任为官吏,不受。曾被曹操征任为司空掾。出任左冯翊,因病辞官。后被选为平原侯曹植的家丞。他品行端庄.当时人们称颂他说:“德行堂堂邢子昂”。他敬事主人,平时讲求礼节。而庶子刘桢擅长作文,文辞优美,曹植亲近刘桢而疏远邢颙。刘桢上书劝谏曹植说:家丞邢颙是北方的贤士,他少年秉性高洁,清静寡欲,言语简洁而义理深刻。真正是儒雅的贤士。我实在不能和他相提并论,并列为您的左右。而我获得您的特殊礼遇,邢颙反而被疏远,我私下里担忧旁观者将会说君侯您亲近我,对待贤士缺乏礼节,喜纳庶子的文采,丢弃家丞的德行。(刘桢谏植曰:“私惧观者将谓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第四个节气,于每年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节。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此日太阳光直射地球赤道,全球昼夜几乎等长。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伊朗,春分是新一年的开始,称为纳吾肉孜节。
俗话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季大忙季节就要开始了,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春分过后,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要加强田间管理。由于气温回升快,需水量相对较大,农民朋友要加强蓄水保墒。“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春分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气温华南北部多为13℃至15℃,华南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南方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但是,春分前后华南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这便是成语最简单的注解。
自古以来,我国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形态,古时候农民朋友已经掌握了极为丰富的农业生产生活的规律。例如二十四节气就是讲的一系列农作物的耕种时间与一年之中日子对应,实事求是,科学有据,一直沿用至今。
我所理解的春华秋实,是指耕种与收获两件事情,他们之中是很明确的因果关系。加以引申一下,就是希望人们做事情一定要先打好基础,再加以坚持,符合规律,可能暂时看不到什么结果,可坚持到最后一定会有回报的。这也成为很多年青人的座右铭。最后,朋友们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