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是怎么回事?两者有什么关系
关于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以及两者关系问题,在《尚书》有《胤征》等简载,详细则《左传》两处。大体一致,细节有异。今只述大概,细微之处参之相关传说。
一、关于太康失国
关于太康失国等事,《左传》中由吴国伍子胥劝谏吴王灭越和晋国魏绛劝其君止游猎两处讲述。根据古籍《夏训》纪载和其他文献记载,夏禹之孙太康继位后,乐衷游猎,将国都由阳翟(河南禹州)迁斟寻(二里头)。当时诸侯中,东夷有穷氏国君后羿为射日羿之后,英武过人,亦善射,深得太康宠爱,封为冀州牧。后羿引导太康沉湎于游猎,自已专夏政。太康专宠后羿,疏远另外宠臣武观。武观造谣说后羿认为自己不仅武功第一,治理天下也是第一。可惜未居天下第一人位置。太康恼怒,赶后羿回有穷氏国。还派武观途中劫杀。后羿凭借武功逃脱回国。后来,后羿趁太康洛水北游猎时占领夏都,后羿向天下发布太康荒淫无道,另立太康弟仲康为帝。太康则流亡洛北中死去。史称太康失国。
仲康继位后,不甘心当傀儡,派胤侯杀掉后羿同党羲和两族,被后羿软禁,变成傀儡,忧郁而亡。其子相继位。诸侯朝拜时先羿后相,后羿遂代夏帝。
二、寒浞杀后羿再代夏政
后羿代夏后,同太康一样又沉湎游猎,将国政全部委托于宠臣寒浞。寒浞本寒国(今山东潍坊)公子,出生时被认定不祥之物,被寒君弃养民间,长大后被追杀,逃入后羿处,与后羿狼狈为奸。又诱导后羿游猎天下。寒浞使尽手段拉宠众臣,联后宫也收归自己,为自己生二子。
为除掉后羿,拉宠后羿弟子逄蒙,离间关系。当后羿游猎东海时,寒浞以国事促后羿回都城外,寒浞于郊外设晏灌醉后羿,被逄蒙射死。寒浞宣布逄蒙弑后羿,毒杀逄蒙。寒浞以杀逆复仇为功,夺夏政及后宫。
三、少康复国
寒浞代夏后,又追杀徒有虚名的夏帝相。相妻从墙洞逃归娘家有仍氏,生相子少康。少康15岁时迫于寒浞父子追杀,再逃入有虞氏国君姚思处为牧正。20岁时,姚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少康,并封地诸纶,给500奴隶。立足后拜师崇开,筹划复国大计。
少康势力逐步壮大后,趁寒浞两儿争储时,招仲康旧臣分头打入寒浞子浇和过两处,挑起兄弟撕杀。最后杀死寒浞,夺回夏政。史称‘’少康中兴‘’。少康复国后封庶子无余于会稽,祭守大禹陵。传至西周为越国。
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
以下观点为我好友偃月上神,来自我们群里聊天,我本人整理发布,由于人类基因分子学和埃及历史及文化了解不多,所以对此持本人对此保持中立态度,但是也觉得这种思路给了我们一个寻找夏存在的思路。
以下所说的全部解读,成立的前提是夏文明来源于古埃及。
上图是太(泰)康的王号和出生名,先详细说说太康的,太(泰)和康的含义。
康其实就是圣甲虫原型,因为它清理垃圾,带来健康,这个符号的古埃及发音的声母也是K。后古埃及王族到中国后,无法扭转本地人对它的鄙视感,变形为对蝉的崇敬,具体有空再说。
与古籍记载的夏太康时期是古埃及的中王朝新王朝前期,王表很全,法老也不少,但只出现了三个带圣甲虫的王号,并且相邻不远。
左边的就是汗杰王的王号,也是三个带圣甲虫王号的最前面的一个,上面是埃及王室最高守护神荷鲁斯,与下面代表王宫大门的框,一起说明里面的符号是国王的名字,左边的符号就是,泰。
泰山的泰,国泰民安的泰,为啥呢?
说说它的本意,其实是代表古埃及九柱神冥神与智慧神的欧西里斯神的脊柱,也指代欧西里斯神,用几张图片来说明他们直接的演变过程。
金文小篆等的泰变形,因为泰本意是脊柱,所以代表安定稳定的意思,因为太康是处于古埃及中王国后的第二中间期,长期混乱,所以王号也用了泰字,祈求国泰民安。
在古埃及,有个重要的节日,每年年初要庆祝法老登基,并且祈求风调雨顺,尼罗河安宁,庆祝时要立起泰柱,祭祀欧西里斯神,这样。
后来这个泰柱,传到了古中国,逐渐演变成,这个东东,祭祀大地。
玉琮
再说说泰字为啥通太字,很简单,太是伊西斯之结的变体。
这个东东,古埃及代表生命,活力女神伊西斯的代表物,演化为太字,而欧西里斯和伊西斯是夫妻,所以互通。
在古埃及,这两个东东经常成对出现,装饰陵墓,棺椁等。
最后一个,是著名的图坦卡蒙的棺椁,注意下面的装饰,代表生与死,泰柱与伊西斯之结。
泰柱,后来在古中国,逐渐又发展成这些著名建筑形态。
太康失国其实就是,喜克索人他们推翻了禹启正统太康王,建立了非黄种人的、长达两百年的古埃及第十五十六王朝,中间经历了仲康傀儡和宰相寒促杀后羿自立等事件。
后来拥有正统禹启血统的少康,在旧部支持下赶跑了喜克索人,恢复正统夏,建立古埃及新王朝,史称少康中兴。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关注我。
女英雄秋瑾之墓为何数次迁移
秋瑾墓先后搬迁了十次。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女革命家,秋瑾一生执着于革命,弃小家为大国,可以称的上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女性。
但是秋瑾遇害之后,坟墓却遭遇过十次搬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秋瑾在光绪三十三年,曾将浙江光复会员,与会党群众组成了光复军,并以光复汉族,大振国权八个字为目标,与徐锡麟约定在安徽和浙江同时起义。
不过在安庆起义失败之后,秋瑾被捕,在面对严刑拷打之时,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作为自己最后的遗言,并于初六就义于绍兴城内的古轩亭口。
当时秋瑾遗骸被草草葬在了绍兴府城卧龙山西的北麓,这是她的第一次安葬,也就是1907年的7月15日。
后来10月之时秋瑾墓被人迁往了绍兴常禧门外的严家潭, 不过因为秋瑾曾经在游西湖时对身旁的革命好友说,想要与岳飞同葬于西冷桥畔的想法。
因此在1908年的2月,在革命好友的帮助之下,秋瑾归葬于杭州西冷桥的西侧。
但是同年12月,由于当地官员的号发,秋瑾家人又不得已将他再次迁葬于绍兴城外的严家谭。
1909年秋瑾灵柩被迁往了湖南湘潭的昭山,与自己的丈夫王子芳合葬。
1912年,秋瑾墓在被迁往湖南长沙的岳麓山。1913年,秋瑾墓再度被运回了杭州西湖西冷桥西侧。
但是1964年,由于迁坟运动的发起,秋瑾墓被重新炸开,迁葬于杭州西湖的鸡笼山。
1965年,秋瑾墓再度被迁回西冷桥畔。 但是1966年由于文革动荡的发生,秋瑾墓被拆毁,遗骨再度被葬于杭州的鸡笼山。
直到1981年10月,文革结束后,秋瑾再度被当作革命元勋和伟大的烈士,还葬于西湖孤山的西北麓,并在墓内设立了汉白玉雕像,从此再也没有动过。
其实从秋瑾墓的动迁中就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社会的动荡,秋瑾墓的每一次迁动都是中国社会动荡变革的缩影。
一个伟大的民族和国家要想从愚昧中走出,势必会有许多的波折。
我们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它终将恢复理智,并尊重那些曾经为此而奋斗的伟人。
至今为止,秋瑾仍然是我们精神家园的一颗璀璨明珠,永远绽放着与时代并进的光芒。
秋瑾墓是近代著名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墓地,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白堤尽头西泠桥畔。墓正面有大理石墓碑,上刻孙中山亲笔题词“巾帼英雄”四字。背面立有吴芝瑛、徐白华所书的墓志铭原石。秋瑾墓七十年内先后搬迁了十一次,每一次搬迁都显示出中国社会时局的变迁。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她牺牲后遗骸其家人不敢认领,停了好几个小时才被几个仗义士绅出面,请鞋匠缝合尸体,并草草葬在了郊外卧龙山(俗称府山)西北麓张神殿背后的山脚下面,停厝在一堆荒冢乱坟旁边。秋瑾烈士就义的珍贵照片秋瑾的大哥后来等风声过了,就来到卧龙山麓将妹妹灵柩迁往了常禧门(即偏门)外严家潭殡舍暂存,打算过段时间将秋瑾迁葬祖坟。严家潭殡舍主人听说这是被砍了头的“女匪”而拒绝提供殡舍,秋瑾灵柩迁往绍兴大校场近旁的乱坟堆中暂存。当年停放秋瑾灵柩的地方秋瑾曾经在游西湖时对身旁的革命好友说,想要与岳飞同葬于西冷桥畔。因此在1908年的2月,即秋瑾遇难3个月后,秋瑾一生中的两位挚友吴芝瑛、徐自华商定:按照秋瑾遗愿,合力营葬鉴湖女侠于杭州西湖。徐自华湖云山树总悲凉,春晓苏堤柳未长。添个鉴湖秋侠墓,游人凭吊泣斜阳。——徐自华吴芝英停于西泠桥畔的秋瑾墓秋瑾墓旁的吴芝英1908年的秋瑾墓同年,徐吴二人觉得秋瑾冢太过简陋,便又在土冢上加盖了墓亭,亭柱上还镌刻了多副颂扬秋瑾的对联。但是没过多久,清廷要惩治革命现象,秋瑾家人担心尸首被清廷毁坏只能把秋瑾又搬回严家潭殡舍。后来秋瑾的婆家帮助将秋瑾灵柩迁到了湖南湘潭的昭山,和她的丈夫合葬。清朝覆灭后,湖南同盟会便将她的坟墓迁至长沙岳麓山,并建立了烈士陵园。但是有人提出秋瑾遗愿是安葬在西泠桥,应该把她重新迁葬回旧址。1913年,湖南同盟会将秋瑾的坟墓迁回西泠桥西侧原葬处,并修建了风雨亭和祠堂。1964年的迁坟运动中,拆迁队平毁了孤山、西泠桥一带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坟墓30座,碑、亭、石像、牌坊13座,包括秋瑾墓上的小碑亭。1965年1月初,秋瑾墓也遭到了清理平毁。1966年特殊年代降临,秋瑾墓被当作“四旧”,又一次被拆除,遗骸被装进瓷罐迁葬杭州鸡笼山,连一块墓碑都没有。但是有位杭州园林局技术员是个有心人,他在遗骨罐埋葬处栽了一棵小柏树做标记。1981年秋瑾烈士的遗骨被挖出,发现颈骨有刀痕。在经过严格的技术比对后证实这是秋瑾烈士遗骨。1981年9月5日,崭新的秋瑾墓在杭州西湖西冷桥南端建成。墓呈方形,用花岗岩砌成,正面嵌孙中山题字“巾帼英雄”石刻。并树立了秋瑾的汉白玉雕塑,从此烈士在此安息直到今天。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欢迎点赞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