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诸葛不出,三国时候的郭嘉很恐怖吗
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时期是一个混乱纷争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曹操、孙权这样的枭雄,也出现了诸葛孔明、周瑜这样的智星,无一不受人赞叹。但在三国时,有一个人的评价竟然高得出奇,那就是郭嘉。有人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还有人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那么这郭嘉到底有多厉害竟然能够得到这种评价?
郭嘉在三国时期是怎样一个角色?
郭嘉,字奉孝,年少时就饱读诗书,可谓是才高八斗,而且他还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他年少时便对时局有所预见,他认为天下大乱已在眼前。于是便隐居于山野之中,积极结交一些英雄名士,不仅可以潜心读书,还可以避免世俗杂务,待到时机成熟之时便可以一展身手,建功立业。
郭嘉二十一岁时选择出山,他想要跟随一个英明的主子,成就一番事业。他起先选择了当时势力庞大的袁绍。郭嘉在袁绍身边待了一段日子,他看出袁绍能力不足,而且优柔寡断,并不是一个追随的好的人选,于是毅然辞别了袁绍,回到了家乡。
二十七岁时,郭嘉经人举荐来到了曹操身边,当时正值曹操的谋臣身死,曹操正需要一个有才之人来辅佐自己,两人一拍即合。经过一番深切的交谈,两人都对彼此颇为满意。曹操说,能够成就我的大业的人,一定就是郭嘉了。郭嘉也认为曹操这样的人才是他真正的主人。此时的曹操还没有称王,为了郭嘉还特地上表为他请求了一个官职,可见曹操很重视郭嘉的。
郭嘉到底有多厉害,竟然能让人用恐怖来形容?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郭嘉的恐怖之处那就是“算无遗策”。根据《三国志》中记载的关于郭嘉的几个事件就可以看出郭嘉的可怕之处,比如说,当时属于东吴派系的孙策东征西讨,基本上完全占领了江东一带,正赶上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孙策便想要前去偷袭。
曹操阵营的众人得知了这个消息都有些担忧,但郭嘉却推测道:“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一带,杀了不少的英雄豪杰,他是一个能让人付出性命刺杀的人,而且孙策此人轻率,并不善于防备,他身边就算带着百万大军也和他只身一人没什么区别。如果有刺客去刺杀他,他就必定要死在一个平常人手中了。”果真就如同郭嘉所预料的那样,孙策还没有渡江,便被许贡派出的刺客杀死了。
郭嘉跟随曹操攻打袁绍,袁绍战败后不久就去世了,留下两个儿子袁谭、袁尚盘踞在黎阳一带。曹操手下的将领想要乘胜追击,一举打败二袁。郭嘉却不同意,他认为,袁绍对这两个儿子都很看重,一直没有决定谁是继承人,如今袁绍身死,他们必定会因为争夺继承人之位而内斗,但我们若是急于进攻,便会迫使他们二人联手,我们不如先暂缓进攻,等到他们内斗之后再一举拿下他们,定会节省不少兵力。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暂缓进攻。
情况也正如郭嘉所料,袁谭、袁尚二人开始陷入了了内斗,袁谭的军队被袁尚打败,袁谭为了打击袁尚,派人向曹操表示投降。曹操大军一举进攻拿下了袁氏的地盘,还节省了不少的气力。
这样的事例在郭嘉身上并不少见,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郭嘉若是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凭借着他的算无遗策,必定能得到一个“大预言家”的称号。
为什么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
这个说法其实不仅是对郭嘉才能的一种极大地夸赞,其实也是一种假设。
因为郭嘉智计超群、深谋远虑,而曹操又是难得一见的乱世枭雄,若不是因为郭嘉在跟随曹操征讨乌丸时不幸英年早逝,他们二人联手,很有可能就可以顺利打下所有地区,一统天下,这样一来,或许也就不会有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假设,其实也是因为郭嘉的能力实在是不可小觑,他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他逝世之后,曹操对他很是怀念,曹操连打了败仗之后,也会感慨:“若郭奉孝在此,绝不会使吾有此大败!”这句话也算是曹操对郭嘉的能力的最大的肯定了。
至于“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其实是因为郭嘉病逝与诸葛亮出山正好是在同一年,所以对追捧郭嘉的人就有了郭嘉不病死,诸葛亮就不敢出山这种说法。两人相较而言,郭嘉在军事上似乎格外有造诣,而诸葛孔明的能力似乎更加倾向与政治方面一点。毕竟两个人没有交集,实在是难以对比。
史书上称赞郭嘉“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这样高的评价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得到的。别的不说,就是郭嘉“神预言”这一点已经是很让人赞叹了,这可是妥妥的“天选之子”的金手指啊!
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中,三国时期的人物应该是现在的人们最所熟悉的了,这还要多亏了写下《三国演义》这部皇皇巨著的罗贯中老先生。罗老先生在小说中,把三国时期的天下大势和各类英雄人物描写的是栩栩如生。虽然三国是一个乱世,连年征战人命如同草芥,但是人们在读三国的时候却产生一种心往神驰的感觉。
嘉,颍川人,生于公元170年。在此之前,郭嘉没有出山,他的才华已经受到了世人的赞扬,君子们对此垂涎三尺。对他来说,当郭嘉20岁的时候,他迫不及待地想出山展示他的才华,干一番大事业。然而,郭嘉不是20岁时选择隐居的那个人。此时,你认为这个郭嘉只是在隐居中吃喝玩乐。这就是你认为的错误。事实上,当郭嘉在隐居的时候,他就秘密地和一些谋士和一个英雄猛将交了朋友。每个人都可以说是一个罕见的天才。其中,郭嘉和荀彧一直是很好的朋友,基本上什么事都会互相交流。因此,荀彧后来向曹操推荐了郭嘉,这表明荀彧和郭嘉之间的关系是多么铁。
郭嘉一生只为两个人服务,即袁绍和曹操。总的来说,郭嘉在袁绍那里服役的时间其实很短。即使在袁绍那里做了很短的时间,他也能准确地预算袁绍,因为袁绍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结果。郭嘉很小的时候就有远见,最后被荀彧推荐给曹操。最后,郭嘉开始为曹操服务,因此郭嘉和曹操成为三国时期君主和大臣的一段佳话。他们之间的默契比当时任何君主和大臣都要好,但是曹操和郭嘉之间的完美关系是郭嘉。事实上,郭嘉的早逝是不是说他又去了另一方云游四海。第二,郭嘉当谋士时,三国谋士太多,每个人都很有才华。郭嘉有什么伟大的地方可以被曹操重用?根据历史记载,郭嘉当时在那个时期实际上是有争议的,因为郭嘉的做事方式不同于其他谋士。他更倾向于分析个人,比如对其他各国大佬们的准确分析,然后推断他们的做事方式和最终目的地,结果是准确的,就像和曹操说敌方的的军情一样,不战而胜。第三是郭嘉的功劳。郭嘉有这个能力。诸葛亮当然还没有出山。可以说,郭嘉的能力是当时最强的。曹操经常有什么疑惑都会请问郭嘉。虽然郭嘉的服务时间很短,但他已经做了很多有用的策略和评论,他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他给了曹操五卦提醒。第一卦以攻打刘备,刘备打败了常州,曹操抓到了刘备作为俘虏,于是他去问郭嘉,郭嘉说他会把刘备锁起来,不让他走,但是曹操想要真诚地招募刘备,并且友好。最终的结果是曹操会后悔让他走。第二卦占卜是袁绍,他实力强大,来势凶猛要直接袭击中原。曹操正忙于与袁绍作战,但袁绍有士兵,刘备又来攻打。曹操担心双方会受到攻击,不能在他们之间做任何事情。这是不可想象。这时,郭嘉告诉曹操,袁绍是一个拖泥带水的人,刘备不够强壮,不能很快占领徐州。他应该先打败刘备,然后打败袁绍。曹操果断采纳,结果正如郭嘉所想的那样。
第三卦是刘表。官渡之战胜利后,曹操在中原虎视眈眈。情况非常糟糕。曹操担心有人会在背后偷袭他,但是郭嘉给了曹操另一句关于刘表的话,说他没有野心,只是为了自保,他不会做任何事情,不用理他。第四卦是算孙策,但直接说孙策肯定会死。为什么这么说?那是因为孙策自己有一定的实力,势力并不虚弱,所以他计划利用袁绍和曹操来争夺许昌。这个孙策能文能武,作战英勇。如果他有决心站起来,曹操将无法击败他。曹操非常担心。这是郭嘉说的。孙策有许多敌人。此外,军队刚力民心不稳,他们迟早会死去。结果,它真的死了。第五卦是袁谭袁尚。曹操率领军队向北进攻敌人。当两兄弟回来的时候,曹操都什么地方都攻打完了。然而,郭嘉此时表示,这两兄弟本来就分配不均,冲突加剧。他们肯定会互相残杀。曹操也这样做了。正如郭嘉所想的,结果真的是神啊。曹操轻易地获得了很多领土。郭嘉帮助曹操完成了人生伟业。郭嘉的才华不断被曹操重用,他做出了超越上帝的决定,为曹操做出了杰出的成就。可以说,如果郭嘉和诸葛亮比对方优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差异,但是通过比较他们的个性,我们可以知道他们之间的差异。现在我给你分析一下诸葛亮分析事物和性格的方法。一是,诸葛亮在整体条件上比郭嘉要好。就拿出身而言,诸葛亮的祖先都比较出色,而郭嘉则完全不同。诸葛亮的家族代代做官,就像他的父亲和祖父一样都是做过官的。此外,诸葛亮和郭嘉性格不一样。诸葛亮也隐居生活,但他有自己的头衔,就是一个不漏世面的高人。事实上,他也有自己取得成就的野心,他也是一个更加循规蹈矩的人。郭家就比较武断,不喜欢张扬自己的个性。二是诸葛亮的计划。事实上,诸葛亮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神奇。他自己会认为很多工作会导致这样的地位,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诸葛亮的能力和洞察力。所以我们最好比较诸葛亮和郭嘉。根据历史情况,我们不能褒贬他们。你怎么想呢?事实上,诸葛亮和郭嘉各有优势。如果能把它们放在一起,肯定会有很多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