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什么动物不怕热
庞贝蠕虫最不怕热,是目前所知地球上最耐高温、最耐温差的动物。
美国生物专家利用著名的深海潜水器“阿尔文”号下潜到海底,仔细查看了3根冒着热液的“海底烟囱”:它们高5-7米,外壁上密密地长满了庞贝蠕虫的白色石管,观察人员用一根特制的温度计伸进石管测量了温度,结果发现,在管口温度是20~24℃,而在管底,也就是贴在烟囱壁处的石底部为62~74℃,最高值测到81℃。这种体长6-8厘米的蠕虫,居然生活在头尾温差高达40~50℃(最高达到60℃)的管子里。这还不算,蠕虫们还时不时地来到“室外”,在离它们的“居室”约1米的范围内游荡,而在1米处的水温已接近海底冷水,只有2℃左右。作为对照,专家们还测量了已被遗忘的空石管,这些空管,口、底的温度与有蠕虫生活的“居室”并无二致。
猫,在夏天天气很热时,地面的温度相对比较低,猫就利用这个条件,使身体和地面接触进行热量交换,来调节体温。所以,猫不怕热。
鱼是冷血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增减,有趣的是,有些鱼类的耐温本领特别强,有的不怕热,有的不怕冷;有的热不死,有的冻不僵,如马达加斯加东部渔泉中的一种“小鱼”,它能在70摄氏度高温条件下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千岛群岛有一种鱼,能适应63摄氏度的酷热环境。
1.猫在夏天天气很热时,地面的温度相对比较低,猫就利用这个条件,使身体和地面接触进行热量交换,来调节体温.所以,猫不怕热.2.鱼鱼是冷血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增减,有趣的是,有些鱼类的耐温本领特别强,有的不怕热,有的不怕冷;有的热不死,有的冻不僵,如马达加斯加东部渔泉中的一种“小鱼”,它能在70摄氏度高温条件下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千岛群岛有一种鱼,能适应63摄氏度的酷热环境.(通常大家都认为蜥蜴、蛇等冷血动物不怕热,其实在气温超过30度时,它们也很难受,甚至会死亡.)
水熊虫,它们能耐受150摄氏度的高温。
水熊虫它们的历史相当古老,据估计在大约5亿年的物种生命历程中,水熊虫经历了地球生命的五次大规模灭绝毫发无损,也是迄今唯一能直接暴露在太空中也不死的动物,水熊虫可以承受零下200摄氏度的冰冻数天时间,或者零下272摄氏度数分钟,这个温度已经接近绝对零度,它们也能耐受数分钟的150摄氏度的炙热环境。另外,它们还拥有无以伦比的抗辐射能力,以及对抗高温高压的液体,最高耐受压力,比海洋最深部分马里亚纳海沟处的压力还要高六倍,达到大约1200个大气压!
去欧洲旅游的话,如果去意大利有什么特色风光呢
意大利旅游特色:
去永恒之都罗马一睹威严壮观的古斗兽场,在城中世界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参观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探索古城庞贝的千年古迹,遥想古罗马帝国的灿烂文明;漫步文艺复兴之都佛罗伦萨,一睹大名鼎鼎的大卫雕像,在教堂和美术馆间徜徉,浓郁的欧洲人文气息扑面而来;乘小舟贡多拉穿梭在威尼斯河道之中,体会浪漫心情。
总体来说,意大利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旅游的旺季集中在每年5月至10月:4-6月是天气最好的旅行季节。
意大利古罗马的建筑到处都是,很值得去的。值得去的地方许多人都知道。最代表性的是,沿着《罗马假日》电影中公主和记者一路玩的风景,许愿池旁边那个雪糕店至今还在。还有去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中朱丽叶的家,房子中的阳台还在。但不知是否是原物。呵呵。
九百多年的手稿记载月亮曾消失数月,到底是什么原因
九百多年的手稿记载月亮曾消失数月,到底是什么原因?
在《彼得伯勒纪事》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手稿中有述:“五月的第五个晚上,月亮在傍晚闪着明亮的光芒,此后它的光线逐渐减弱,最后它就被彻底熄灭了”!看上去是一个很正常的月亮被乌云挡住的描述,但正常情况下,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不会被史书正式记载!
而更诡异的是手稿中继续描写,除了月亮不见以外,天空中还留下了阴森恐怖的泛这惨白色的光点,它们不是星星,但却比星星更明亮一些,并且还持续了数月之久。到底是什么天象,科学家也无法解释,一直到最近有一个科学团队对当时的古冰芯研究,揭示了这个历史上发生过的现象可能和一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有关!
公元1108年的火山喷发
研究人员感兴趣的并不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手稿,能解决这个问题完全是一个副产品!科研团队对格陵兰和南极洲的古老冰芯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根据冰芯中的沉积物,比如当时的尘埃和封存在冰芯中的气泡等,可以揭示当时大气层中到底充斥了什么物质,而根据这些物质的成分,可以推测出当时的地球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钻取冰芯
冰中气泡
1108年的火山喷发就是被这样突然起来的发现而被提上台面的,科学家并非不清楚地质史上的那些火山喷发,但当时在1110年前后有数座火山喷发,具体是哪一座,对当时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当时的社会中又是如何记载这类现象,科学家并不清楚!
浅见山火山
但根据推测,能对当时如此天象产生如此大规模和深远影响的,很有可能是日本的浅间山(Mount Asama)火山在1108年持续数月的大喷发!科学家还发现浅见山火山喷发后的第二年全球多地的树木年轮非常薄,这表示那一年气候非常不适合植物生长,只有高大的乔木仍然有一些生机!
另外气象学家也表示,此次火山喷发可能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了1.1℃,听上去似乎没啥大问题,但各位需要了解的是,1815年坦博拉火山喷发,全球气候反常持续一年,多国遭遇饥荒时平均气温下降也不到1℃,因此可以想象1108年的火山喷发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到底是火山喷发的什么现象影响了月亮和当时的气候。
印象中火山喷出的岩浆是最危险的,《活火熔城》就展现了一个被岩浆包围的洛杉矶,最后科学家们开辟出一条通道,将源源不断的岩浆引入大海的故事,当然这种火山的岩浆确实很危险,但有一个更危险的火山喷出物是火山灰和酸性气体!
这两种物质,比较重的会随着时间推移迅速沉降在火山周围,根据喷发规模和风向,它们会沉降爱数千米到上千千米的范围内,但还有部分气体和尘埃会形成气溶胶,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长时间存在于大气层中,可能会保留数年之久!
太空中看到的火山喷发
对全球气候影响最大的也就是这种物质,它会反射阳光,使热量无法到达地面,而且停留时间很长,由于气流的作用厚薄不一,在沉降之前会四处流动,因此稀薄处阳光到达地面,形成突发高温天气,其他区域则是低温甚至在低纬度出现大夏天霜冻等诡异天气。
因此它让900多年前的时代看不到月亮,天空和星星不过是小儿科而已,甚至更大的灾难都在等待着他们,而事实上当时也确实发生很大规模的灾难。
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影响气候的火山喷发
公元前1650年至前1600年间的米诺斯锡拉岛火山喷发,也就是圣托里尼火山喷发是有历史记载以来最大的火山喷发,喷出物超过60立方千米,它直接造成了米诺斯文明的毁灭,除此以外还可能是全球多地历史发展的促进者,甚至还有可能是柏拉图所描述亚特兰蒂斯的原型。
公元79年的维苏威火山喷发,火山灰直接覆盖了2万居民的庞贝城,一直到十八世纪中叶,考古学家将庞贝古城从数米深的火山灰中挖了出来,大量被火山灰覆盖的古建筑与尸体形态都保存完好,将火山爆发当时的场景完整的记录了下来。
维苏威火山
1600年南美于埃纳普蒂纳火山喷发,喷出物约30立方千米,造成此后三年全球异常寒冷的气候,也是沙俄大饥荒的元凶。
1815年坦博拉火山喷发,喷出物约100立方千米,它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全球气温下降接近1℃,此后数年全球气候极其反常。
未来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火山:黄石火山,它的规模可能是坦博拉火山的数十到数百倍,200多万年以来,它已经发生过三次喷发,平均相隔约60多万年,当前距离上次喷发也刚好过去了60多万年,而且近一个世纪以来,黄石火山破火山口区域非常活跃,它一旦喷发,美国土将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区域被火山灰覆盖,不再适合生存。
黄石火山喷发后的死亡区域
美国地质调查局预测,它可能将导致全球气温下降5℃以上,这个规模几乎就能让地球重回冰河世纪!当然它什么时候喷发,谁都说不准!如果各位想了解下喷发有多大规模的话,可以去重温下《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