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期魏国悲惨的贵族兄弟魏咎魏豹如何评价
虽然都是难兄难弟,但魏豹岂可与魏咎相提并论?当秦之乱世,魏咎心念百姓,在战胜无望之际,毅然投降以全百姓,自己则刎颈自杀,以全名节。至于魏豹则不然,时而反楚,时而背汉,野心勃勃却德不配位,才不堪用。最后国破家亡,既不能自杀以全名节,又不能庇佑妻小,堂堂魏王却被周苛所杀,似此反复无常之人,死不足惜。
一:魏咎其人
据《史记》记载,早在秦亡六国之前,魏咎就已经是魏国的宁陵君,还是可以直接参与朝政的实权派,而在魏国灭亡之后,魏咎就带着他的弟弟魏豹销声匿迹了。
公元前209年,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的时候,蛰伏已久的魏咎随即投奔到陈胜麾下,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反秦革命之中。同年,陈胜派帐下大将循略诸侯故地,试图通过“广立诸侯”的方式来增强亡秦势力,促使强秦的灭亡。
公元前208年,陈胜的先锋大将,孤军西入强秦的周文攻下魏地,为了安定魏地人心,矢志做个纯臣的周文无视齐国、赵国等拥兵自立的诸侯和魏地百姓的劝进,毅然命人前往陈县请求陈胜册立旧魏宗室魏咎为魏王。至此,亡国已久的魏国再次出现在中原大地之上。魏咎亦因此而由逃亡贵族、落魄王孙摇身一变,成了堂堂魏王。
公元前208年,陈胜兵败被杀,声势浩荡的亡秦起义军遭遇起义以来的最大挫折。而兵峰正锐的章邯则顺势率军北攻魏国。当此之际,刚刚立国不过月余的魏咎在抵抗无效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大规模的伤亡,存心仁厚的魏咎不得不约降于章邯。而在确保城内百姓无恙之后,极重气节的魏咎伏剑自刎。用死亡捍卫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二:魏豹称王
而就在魏咎自刎以全名节的时候,他的弟弟魏豹则趁隙逃奔到了楚怀王账下,向楚国借兵重又浩浩荡荡的杀回了魏国。也是天不佑秦,章邯离去之后的魏地随即又反秦而迎魏。原本惶惶如丧家之犬的魏豹竟堂而皇之的接替了他哥哥的位置,做了魏国的国君。
之后,因为项羽势力的逐渐膨胀,他与楚怀王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为了巩固霸主之位的项羽,于是大肆打压原属怀王一派的诸侯势力。同年,魏豹被项羽强行迁封为西魏王,国土面积亦随之大大缩水。但限于项羽威猛霸道的武力,心有余恨却不敢吐露的魏豹只能忍气吞声,甘受摆布。
三:反楚背汉,反复无常
公元前206年,经过数月修养的刘邦杀出陈仓,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吞灭了三秦,奄有故秦旧地,当此之际,心怀不平却不敢反叛的魏豹终于下定决心与刘邦结盟,随即协同刘邦进军彭城,但项羽以三万破五十万的恐怖战力以及刘邦“轻慢辱人”的性格,又马上摧毁了魏豹反楚的信心。于是,借口回平阳看望老母的魏豹再次背叛刘邦而据地自守。
而就在他划地为王试图坐观成败的时候,他又听说了当时著名相士许负“薄姬日后必生天子”的预言,于是压抑不住蓬勃欲望的魏豹将彼时尚是穷家女子的薄姬纳入宫中,满心希望能够借助许负的预言,登上皇帝的宝座。
公元前204年,在刘邦命韩信开辟北方战场的时候,魏国首当其冲的成了韩信的第一个目标。同年,韩信陷没魏都,魏豹降志辱身,再次投降。心怀怨愤的刘邦索性将魏国分设为河东、太原、上党诸郡,而把反复无常的魏豹带着身边。嗣后不久,与魏豹一同负责协防荥阳的周苛以魏豹曾经背汉的理由,将其斩杀。对此,闻讯之后的刘邦也未曾作何表示,换言之,魏豹之死,应当是刘邦默认的。
我是狐笔春秋,欢迎大家批评指教,谢谢
魏咎战国未期魏国贵族,他是魏景湣王之子初封宁陵君,魏国被秦灭后被秦始皇废为平民并遭流放,陈胜吴广起义反秦时他去投奔后被百姓拥戴为魏王,可不幸为秦将章邯击败被围魏国旧地,为保全魏地百姓无奈向章邯谈判投降条件达成后自杀而死。魏豹,魏咎之弟其兄死后他逃亡楚国被项羽封为西魏王,后又叛逃汉高祖刘邦并镇守荥阳,一生反复最终被汉将周仓以反国之臣之名诛杀。一对亡国贵族兄弟,相同的悲惨结局。
刘邦是如何从沛县泗水的亭长做到汉朝开国皇帝的
公元前202年,也就是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后的第五年,刘邦消灭项羽于垓下,诸侯尽服,天下归心,于是,当年二月,刘邦在定陶的氾水之南,即皇帝位,是为汉高祖。
刘邦出生于沛县丰邑乡中阳里村,属于今天江苏徐州下辖县。父叫刘执嘉,母叫王含始,兄弟四人,刘伯、刘仲、刘季、刘交,刘邦就是刘季。刘邦祖上世代务农,但刘邦不喜欢种田,只喜欢交朋结友,而且宽宏大量,落落大方,深得朋友的敬重,他之所以能做到汉朝的开国皇帝,这是最根本的一个原因。
刘邦对朋友好,对一般人也好,这是性格使然,比如,他以泗水亭长的身份,受县令之命押送囚徒去咸阳修建秦始皇陵墓,在路上一些人逃跑了,刘邦干脆就把剩下的人全部释放了,刘邦无法交差,也只得逃。他就是这样的性格,视大事如儿戏,为朋友两肋插刀而不计后果。所以,后来无论是萧何、张良,还是陈平、樊哙,都对他死心塌地,不离不弃,有了谋臣武将,就有了打天下的强大力量。
刘邦成功的第二个因素,就是时势。所谓乱世出英雄,秦末大乱,是英雄辈出的因素,是刘邦成大事业的外部环境,倘若海晏河清的承平之世,刘邦顶多做个郡县僚吏,不可能成为号令诸侯、称雄天下的帝王。
刘邦成功的第三个因素,就是他面对目标的坚定。在反秦的道路上,刘邦曾屡遭挫折,尤其是楚汉战争四年间,他几乎是屡战屡败,但他始终坚持不懈,奋力向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彭城一役,他丢盔弃甲,几乎是只身逃跑的,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萧何的支持下,他又组织军队,重上战场,最后将项羽消灭于垓下,打败了这个劲敌。
刘邦以秦朝最基层的一介小吏,而成长为九五至尊的皇帝,成功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还有很多其他的机遇和原因,然而,刘邦成功最明显的一条经验,就是面对目标,以超人的毅力和必胜的决心去战斗,正视一切挫折,藐视一切敌人,将失败踏在脚下,把希望握在手中,一往无前,这就是他最后终获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想谈一个主要因素,但肯定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吕家。刘邦的发展一定要提的是吕家吕父,也就是吕后的父亲。吕父是县令的好朋友,他看出刘邦“隆准龙颜,有天日之表”。所以把女儿嫁给了刘邦。在刘邦前进的道路上和吕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吕家姑娘贤惠能干在他前进的路上一直有助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