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干旱出现过几次
江西鄱阳湖出现过两次比较大的干旱。
鄱阳湖以没有彻底干涸过,但有过2次大的干旱。一次干旱是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期间,水面面积低至2886平方千米,第二次是今年,由于长期干旱,数次突破最低水位。
鄱阳湖干旱原因
首先最直观的原因就是这里的降水比较少。准确来说,相比于历史同期降水量少了很多。
据有关数据显示,整个长江流域降水量比同期少了50%左右。甚至堪比1961年的历史同期最少水量。
其次,水位线持续降低。本来进入夏季,应该进入汛期的长江流域,各大湖泊以及水域的水流明显减少,长江三峡、汉江丹江口等水库的水位线也比往年低了一半左右。
尤其是鄱阳湖和洞庭湖,本来在汛期的时候可以汇聚大量的水分,甚至可以给长江中下游补水。而如果这两个湖泊比较缺水,那么长江水会倒灌入湖,缓解两湖干旱的情况。
但目前整个长江流域都出现干旱,两湖又提前100天进入枯水期。所以也引发民众的担忧。
最重要的是,持续高温的影响导致多地出现汛期返枯的现象。不过目前三峡水库已经在积极的调配水资源,合理的解决长江中下游的普遍干旱的情况。′
鄱阳湖每年都干旱吗
不是,平均两三年发生一次。
专家对比分析了VSWI与星子水位、降水之间的联系;总结了鄱阳湖干旱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鄱阳湖在这三年中,均发生了伏、秋、冬旱连春旱,但是秋早最严重。其中2007年的干旱最严重,其次是2009年,再次是2008年;鄱阳湖西、南部较东、北部更容易发生干旱,湖区较容易发生特别干旱的地方有新建县、进贤县、余干县,其次是波阳县和永修县、星子县。九江县、德安县、湖口县、都昌县在全年中比较少发生干旱,即便发生了干旱,也是轻度的干旱;水位、降水和植被供水指数VSWI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降水表现出对干旱有一定的滞后性;鄱阳湖干旱主要受降水减少、长江和“五河”低水位的影响。
4、基于鄱阳湖 NDVI、水质、农业统计数据,分析2007~2009年间干旱对鄱阳湖植被、水质、农业带来的影响,探讨抗旱方法。结果表明,干旱将减小植被面积,使得植被结构和多样性遭到破坏;干旱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质降低;干旱减少鱼类产卵场和索饵场,使得鱼类的生存空间减少,鱼类捕捞难度下降;干旱减少鸟类食物来源,恶化鸟类的栖息环境,使得候鸟的数量降低;此外干旱对农业生产和城市供水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抗旱方法上,主要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着手,包括提高水利设施的能力、增强防旱气象工程和生态工程、增加防旱抗旱意识、发展节水型农业、合理分配和调度抗旱水源、建立抗旱基金制度等措施。
当然不是。鄱阳湖很少出现干旱情况。今年鄱阳湖因干旱提前进入枯水期,碧波万里的鄱阳湖成了大草原,成为热门打卡地。面对游人的狂欢,鄱阳湖周边的农户则是在担忧持续干旱对农业生产和鄱阳湖鸟鱼虫草的影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我们都要从自己做起。
鄱阳湖的水是怎么干的
鄱阳湖是我国第二大的淡水湖泊,但是近期却出现了持续干涸的情况,这是因为我国南方地区的持续高温天气导致的;由于地球气候发生改变,早该离去的副热带高压依旧持续在我国南方地区,同时西伯利亚冷空气又没有及时对南方地区的高温。
鄱阳湖干旱原因 —— 原因如下:入湖流量减少、出湖流量增加、湖区降水减少、蒸散增加对本世纪干旱事件的贡献分别增加对本世纪干旱事件的贡献分别为45%、2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