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意思是什么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首诗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游览西湖时所作,写的是望湖楼所见急风暴雨的奇景。开头两句写的就是这场景象,作者把一场忽然顺着风势而来又忽然顺着风势而去的骤雨,写的如此鲜明,富于情趣。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这里有悠然不尽的情致。虽然“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然又立刻雨过天晴,依旧是一片平静。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就是水天相接,暴雨的撼天气势和雨后的恬静淡远,也充分写出自然的神奇,也可体味大自然的自生自灭、去任自由、随机任运的境界。其中蕴涵的旨意就悠远无尽、无限无垠,而具禅意耐人品味。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有没有类似风格的古词。感觉好文艺
国人乍见这样风格的古诗词,会有特别的美感。
这也是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审美区别体现。
日本地域狭小,资源稀少
所以善于从小处找情趣,美。
从日本的俳句,长短句等大概能看出
这样的诗词很多,但你在国内很难看到,很少有人喜欢,
何解?
小处的美也是美 值得欣赏
但也不必生气,更不必不忿,
好像自己的东西在他人哪里发扬光大了
这恰说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明的伟大
在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日本援助物资包装箱上的诗词寄语在网上引起了热烈讨论,如: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这些无一不彰显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美意蕴和独特魅力,其实与这几句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
“一衣带水,吴越同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厚言怀思,永为好兮。”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但这几句与前面几句相比,不论是含蕴还是意境,都不够贴切,也缺少美感。
下面列举一些虽然意思或内容与之不同,但风格类似、意蕴优美的中国古典诗词:
-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钱镠
-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张可久《双调·殿前欢》
-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于良史《春山夜月》
-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桂苓(有说出自黄永玉)
- 何时仗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清稗类钞》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 浮生只合尊前老 ,雪满长安道 。——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张岱《金山夜戏》
-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苏轼《临皋闲题》
- 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辛弃疾《沁园春》
-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
- 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满座衣冠似雪。——辛弃疾《贺新郎》
-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东栏梨花》
-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若此!——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
-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
-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纳兰性德《浣溪沙》
- 故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金农《秋来》
-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 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王守仁《因雨和杜韵》
-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
- 夜底藏花一度,梦里踏雪几回。——王家卫《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