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以内,紧凑型电动SUV、威马EX5和小鹏G3选哪个好
我有个朋友是威马厂家的,它买了一辆,说是开着还是不错的,他家两辆车,过年回家还是开燃油车,平时上下班都开威马EX5,而且不限行,听他说的驾驶感还是不错的,对于这两个造车新势力出品的车,我传统燃油车的经验也无法做太多评价,只想说一句,多逛逛论坛,多去实车试驾几次,你就会成为专家,你也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你会因为你所在的城市限行,选择买新能源汽车还是买两辆车然后上单双号
这个分几种情况:1.既限行又限购的城市,比如北京,如果你在北京没有燃油车牌,现在还在摇号,那你这辈子基本就别想通过正常途径拿到属于自己的京牌燃油车了,要知道北京在2024年10月份的中签率是2622:1,在这种情况下排个新能源汽车还是有盼头的,毕竟新能源是趋势,虽然目前新能源车技术还不成熟,但是在化石燃料日益减少、堵车严重和环保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和智能化是未来的趋势,新能源不只是环保的理念,还代表智能化和5G时代的到来。而且从驾驶体验来讲,新能源车的驾驶舒适性绝对是燃油车无法企及的。那么先占个新能源指标是不是就非常有必要了,等5年之后再看新能源车,技术应该就比较成熟了。
2.限行但是不限购的城市,如果你经济实力允许,停车位也不是问题的话,那就买两辆燃油车,上两个牌吧。但是这种方法违背了限行的初衷,最终还是会导致交通拥堵。
对于我个人而言的话,肯定毫不犹豫选择新能源汽车,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新能源汽车不限行、不限购众所周知的事情了,这是政策福利,是国家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而制定的,如果身处限牌城市,为何还要逆风而行选择燃油车呢?没接触过新能源汽车或者对电动汽车不了解的人可能从心眼里对新能源汽车是排斥的,这是人之常情,毕竟大家对陌生事物肯定心存疑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据我了解,开过新能源汽车的人大部分都对新能源汽车情有独钟,甚至第二辆车还是选择新能源汽车。
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好处除了不限牌、不限购等原因之外,还有购置补贴、养护成本低、充电便宜、驾驶性能好等诸多好处,这都是燃油车没有的,如果因不敢接触新能源汽车而买两辆燃油车代步对于老百姓来说纯属浪费,两辆燃油车意味着每年双份保险、购置税双份、后期保养也双份,并且两辆车的车价及油钱也是不小的费用,每天还得记着号,以免开错车,再者指标也是一个问题,以北京为例,绿牌都得排到2028年了更何况燃油车牌照呢?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各方面已经成熟,充电环境也有了质的改变,以威马汽车为例,威马EX5最高续航可达520km,足矣满足市区代步及短途高速,快充30分钟,慢充8小时,吃个饭的功夫就充满了,并不会耽误很长时间,电费还便宜,何乐而不为呢?
热爱大自然,热爱新能源,威马汽车车友会,分享驾驶技巧、分享新能源汽车维保知识,为您解决选车、用车烦恼,欢迎威马汽车及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车主关注我们!
如果没有限号限购,你还会买新能源车吗
我们这里不限号,也不限购,但是我还是选择了新能源汽车,家里有一台传统汽车,再次选车,理性分析后选择新能源,作为家庭的第二台车使用,解决日常代步通勤,原因有很多,包括优惠大,补贴高,和未来趋势,新能源都有较大的优势。
但是,最让我觉得该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原因,莫过上面这张图了,目前家里的传统汽车,加95#以上汽油,偏偏我们本地95#时有时无,基本上都选择98#汽油,看了价格就头疼,而且这种涨价是不会休止的,我曾经粗略计算过,我家那台传统汽车每年大概要1万多燃油消耗,这样确实支出有点多了,家里这台传统汽车,主要用在日常通勤,多为上下班使用,但是上下班高峰期堵车严重,车子很少有跑起来的时候,工况所以油耗自然不低,然而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恰巧相反,超高速影响续航能力,低速则更经济,续航更长。
另外,还免去了传统汽车的维护环节,至少不用再更换机油机滤了吧,用起来也更省心,我定的是威马汽车的EX5,最顶配车型,工况下的最高续航达到了450公里+,这对于我来说足够用了,保守来说一周充一次电即可,即便周末和家人去近郊旅游一下,也完全可以应付,随着新能源汽车愈发成熟,我认为以后的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只要产品质量合格,即便是没有限行,和没有限号,选择的人也越来越多。
电动汽车续航突破600公里,还会有里程焦虑吗
电动车的里程焦虑,核心问题其实并不是续航短,而是充电不方便。
我拥有纯电动车已经三年多了。虽然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固定车位和4毛7一度电的充电桩,但前期经历了近两年的公共充电经历,可谓苦不堪言。当纯电动车所剩电量不多时,车主担心的除了“我还能跑多远”,还有“我要花多少时间、去哪里充电”。续航短和充电慢,是两个维度的缺陷。所以,如果单单只是续航提升到600公里而没有充电速度和便利性的革新,是不足以完全扫除续航焦虑的。
我们就从燃油车和电动车的能量补给方式说起。汽油车加油,属于物理浇灌。电动车充电,则是渐进式化学变化。油车快没油了,在附近找个加油站,花个三五分钟灌上几十升油立马满血复活,又能续航600-1000公里了。而电动车快没电了,你一方面要面临找充电桩的烦恼,一方面还要花上至少一两个小时才能把电补满。就算你在一二线大城市,充电桩分布的密度不比加油站少,你还要考虑充电桩的电价和是否收停车费的问题,否则纯电动利益相关群体所吹嘘的使用成本低的优势将荡然无存。这才是焦虑的根源。
只要电池的原理不颠覆,电动车想在能量补给方面比肩燃油车基本是没有希望的。特斯拉V3超充最大功率已经达到250kW,充满600公里续航、75kWh的电池尚且需要一个多小时,即平均功率只有50kW左右。如果电动车要想像油车一样3分钟补充600公里续航,单车的平均充电功率就要高达1500kW。试问电网系统要做多大的调整才能满足这么强大的输出?
现在已经进入冬季,纯电动车还要面临续航缩水(包括低温电池容量下降和开暖风大幅耗电两大不利因素)和充电速度变慢的困境,前者缩短了使用时间/里程,后者又延长了充电时间。如果冬天跑高速长途,你花在充电上的时间长恐怕比花在路上的时间还长。
每当说及纯电动车在充电方面的缺陷时,就会有一堆尬吹电动车的人强调“电动车适合有车位和充电条件的人”“电动车适合跑市区短途”。但事实是:
电动车的主力销售地区都是限购城市,恰恰是车位紧张的地区,没有条件安充电桩的人占多数。这些限购城市选择电动车的人,大多是苦于汽油车摇不上号或拍不上牌,为了实现私家车从无到有的无奈之选,既然只有这一辆车,就不可能只在市区跑跑短途。
油车加油,就像人渴了喝水一样正常,而电车则好比一个没有消化系统的病人,一渴就得找个诊所输液,广大消费者能愿意么?
说到电动汽车人们必先想到的就是续航问题,因为受环境、速度等复杂多样的变化影响较大,关于续航问题上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数据来定义。再不考环境因素的前提下让电动汽车续航突破600公里的办法非常简单,单纯的改变电池的大小即可以做到。可问题是行车上路,不确定因素太多,天气冷暖、道路情况、地理位置、速度高低都影响着电池的充放电效率。
这也是为什么在工信部给出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数据之后被抨击“水分大”的根本原因。或许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部推给续航这个观点本身就有偏差,电池再大,外部环境始终是不定量,无法人为干预。这个时候就要站在车主的角度看问题了,那么车主们的里程焦虑主要来自于哪里呢?不是道路湿滑减慢速度造成的放电加快,而是电快放光后是否能找到充电桩及时充电。
换句话说,当电动汽车解决了充电问题,那么也就无惧于耗电问题了。所以说来说去,还是绕不过 “充电桩”这三个字。相较于电动汽车的大规模生产,与之配套的充电桩好像总是事不关己不紧不慢的态度。
今天,在二三线城市仍人极少见到充电桩的存在,更别提偏僻的郊区。难道驾驶电动汽车的车主只能在一线城市市中心徘徊吗?太不现实了点。好不容易见到几个充电桩,结果各家又划分的十分清楚,自己搞自己的,不能互通。前段时间广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还公布了对充电桩的风险测试,结果非常让人震惊:超70%的样品存在安全隐患,真是让车主一个头两个大。这种情况下,车主们产生的可不仅仅是里程焦虑,甚至还会有人生焦虑:不断地质问自己购买这种“难跑远、难充电”的汽车意义何在呢?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