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春季遇冻害怎么补救
清明节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遭遇到春寒,位于陕西省猕猴桃产区,此时正处于萌芽开花阶段,此次降温使很多猕猴桃树发生冻害现象,严重的甚至出现死树情况。对于冻害的猕猴桃树,可进行以下几种方法补救。
1,剪掉冻伤枝叶。对于已经冻伤的枝叶,要及时剪掉冻伤部位,喷施杀菌剂,防治剪口处感染病菌。
2,加强水肥管理。结合灌水施氮肥,增强树势,促发新梢萌发。叶面喷施氨基酸肥,刺激枝条萌发新叶,减缓冻害。
3,疏花。对于冻害严重的花蕾,要全部抹除。冻害较轻的花蕾,疏减一半花量,减少树体的营养消耗,有利于恢复树势。
4,防治病虫害。猕猴桃冻害可能会引起病虫害的侵蚀,所以要及时防治病虫害,以防因病虫害的发生而削弱树势。
在猕猴桃新梢生长期,经常会遇到倒春寒,所以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做好提前预防倒春寒的准备,比如在早春进行灌水,喷施防冻剂等工作,减轻因倒春寒的出现影响果树正常开花结果。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近期果农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利用晴天,抓好猕猴桃溃疡病、细菌性花腐病的预防工作。天晴伤流不重的情况下,及时剪除发病枝条,并用药剂涂抹剪锯口封闭,然后全园花前喷一次杀菌剂,药剂可选用:中生菌素1000倍、菌毒清800倍液、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等任选其一,7~10天后交替再喷一次,注意控制使用剂量,强碱性、有机铜等刺激性药剂禁止使用,开花后不能再喷施药剂。 做好晚霜冻害预防4月份关中地区气温容易反复出现倒春寒现象,此时正值猕猴桃新梢旺盛生长和开花期,请广大果农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做好霜冻来临前的预防工作,在最低温度降到2~3度的时候,及时采取果园喷防冻剂、树冠喷水、果园设发烟堆熏烟等应急措施,多措并举避免低温冻害带来的损失。 加强肥水管理实施配方施肥,增施生物菌肥及中微量肥料,推广有机全营养、水肥一体化等施肥新技术。近期利用土壤有利墒情,没有追施萌芽肥的果园视长势及时追施一次花前肥,可株施速效氮肥0.5公斤加油渣1公斤或有机全营养液体肥0.2公斤。 及时抹芽疏枝将结果母枝上发出的背下芽、病虫芽、多余芽长到5~10厘米左右时及时疏剪抹除,节约养分;按照结果枝的强弱调整留芽量,分2~3次抹除到位。
今年清明节对于多地猕猴桃种植户来说是个讨厌的假期,长势正旺的猕猴桃遭受了灭顶之灾,现在来回答这个问题有点晚,但是以后遇见类似问题,可以做到心里有数。
如果冻害不是很严重,那么可以进行如下操作。
修复创伤
药店购买芸苔素、阿尔比特等修复受损枝叶,并刺激隐芽萌发。
防止病害发生
一旦受伤,病害就容易滋生,所以喷施春雷霉素预防猕猴桃溃疡病和花腐病。
根施速效氮肥刺激新芽发生
施用速效氮肥,促进新枝新叶生长,增强树势,弥补伤害。
受损较轻的树保留所有枝条
霜冻伤害到一部分新枝,待恢复生长以后再根据树体受伤情况抹芽摘心,保证有足够新芽替代冻死的枝条。
疏蕾
树体受伤以后恢复需要比较多的养分,太多花必然会争取大量养分,树体恢复困难,所以根据受伤情况适当疏掉一部分花,保证有足够营养恢复树势。
猕猴桃恢复能力比较强,首先种植户不能因为霜冻而失去信心,尽量补救。
受损特别严重的
等待新枝冒出来吧!但是一定不要失去信心,自然灾害,不能避免的。
农历七月半鬼节的由来是怎样的?怎样祭祀祖先
据元代周密的<乾淳岁月记>记载,七月十五日道家谓之中元节,各有斋醮等会。僧寺则于此日作盂兰盆斋,而人家亦以此日祀先。
我国以正月十五上元,十月十五下元,七月十五为中元,本来就是一般性节令。由于佛教的兴起,从六世纪起,形成了重要节日,俗称鬼节。是佛教徒追荐祖先的祭日,求佛救度死去亡人的活动。
这天僧寺举行水陆道场,诵经法会,放灯等宗教仪式,施斋众僧。
佛教徒也都上坟祭祖,供佛求助。
清明节又称三月节,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一节日和前一两日寒食节汇合,形成了一个综合节日。寒食节本来是禁火日,因重耳悼念介子推的传说祭日相附会,于是又与祭奠祖先亡灵的郊游扫墓结合起来。
形成了清明节。
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祭祀祖先风俗: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因各地习俗略有差异,因此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过节时间上也会有差别。
您好,谢谢您的邀请,农历的七月十五,在道家称中元节,佛家称孟兰盆节,民间称鬼节。整个七月人都慌兮兮的,虽然有一些灵异事件的出现,但并不足以证明鬼的存在。个人观点:打个比例,我们现在的双十一,原本自嘲产生的光棍节,商家看上后成了购物节。我认为节日是为了某种需求创造的,鬼节的产生一方面是祭祀的需求,另一方面当时香烛纸钱的商家,更好的卖这些,渲染强化了这个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