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端午节是老太原人的“卫生防疫节”,是为什么
老太原人喜欢把端午节称为“过端午”。这个“过端午”可不只是个简单的方言口语,它的“过”字里面包含了举行祭祀或庆贺等各种活动的含义,所以“过端午”本身只是端午节的一种俗称,如同“过年”等同于“春节”一样,表现了老太原人对端午节的情有独钟。
中国传统文化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老太原的端午节虽然和全国各个地方的端午都大同小异,都要包粽子,做香包,还要为子孙们讲屈原的故事,但是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驱邪避瘟。
古人认为,农历的五月,气候湿热多雨,人易生病,再加上蛇虫繁殖,易于伤人,是个“毒月”,老太原人又称为“恶月”,老太原俗话里有一句:“圩田好做,五月难过。”即指此而言。所以到了五月初五这一天,太原的先民们要祛邪气,要防瘟疫,还要养生。因为“端”有“初始”的意思,而五月又称“午月”,所以称五月初五为“过端午”。
这在太原“台骀宣汾”的上古传说中可以得到佐证。传说,上古时候的治水大师台骀为空出晋阳湖的肥沃土地,带领众人在灵石山开山凿石。但是天气炎热,人们连续病倒,工程进展缓慢。于是台骀的母亲动员乡亲们包好粽子,连同米酒、雄黄酒,在五月初五这一天送到了灵石山口。开山凿石的人们吃了粽子,喝了米酒,身上又点了雄黄酒,病很快就好了,干活也有了力气了。于是,灵石山口很快就打开了,露出了现在的太原盆地。所以,太原就有了“过端午”的习俗,而这个习俗可是要比影响最广的“屈原版”要早上千年呢!
传说中的点雄黄即是老太原人端午节的一项防瘟疫措施。过去没有消毒液,也没有碘酒,就用雄黄水在孩子的额头上涂个“王”字,名曰“画额辟邪”,耳鼻等重点部位还需多涂几遍以避虫豸;床帐、庭院及灶台也要用雄黄水洒扫,并将干雄黄塞进香包里随身带上,以消除虫毒。后人撰写的《白蛇传》里的白娘子,端午节被逼喝了雄黄酒而现原形的故事,也是从老太原的传说中受到的启发吧。
为了除秽驱毒,老太原人还要在院门及屋楣上插艾叶、挂菖蒲,还给这些植物起了个“雷人”的叫法:“蒲剑”“艾虎”,意思是让它们驱走毒虫瘴气,净化自家身边的生态环境,利于家人的健康。雄黄、艾草等在古今医学中均被证明它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在当时的功效就等同于如今的杀虫剂、灭蟑药等。这算是老太原人在时代局限性下的一种医药生物防疫法吧,但还有另一种“祈福式”的除秽祛毒法,它既能体现老太原人满满的亲情,还具有娱乐趣味性。系五彩线即是如此。
五彩线是用青、赤、黄、黑、白等五彩丝线合成细索,系于孩子手臂、脚腕和脖子上,保佑孩子健康成长。老太原人认为五色为吉祥色,可以驱邪除魔,又把五彩线称为“百线”,以谐音太原话“辟邪”的口彩。因此,端午节这一天各家大人起床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给孩子手腕上拴五彩线。大人们倒不是为了好看美观,但是孩子们挺有雀跃感,凑在一块儿秀手腕呢。
老太原人还有一个独特的“祈福式”习俗,就是“贴窗花禁五毒”。“五毒”即为“蛇、蝎、蜈蚣、蚰蜒、癞蛤蟆”,在老太原人的传统认识里,此时的五毒开始活跃,骚扰人畜,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要用神秘的办法来祛邪避疫,即把窗花用红纸剪成“锥子扎蝎子”“剪刀剪蚰蜒”等张贴在大门或窗户上,成为“五毒”的禁行标志,乍看如同一幅卫生宣传画呢。
至于吃粽子,老晋阳粽子自古就是一个“老品牌”了,那是端午节里老太原人的“养生保健品”,更是一种家庭温馨剧的口福。
如果说《忙年歌》里的“二十四,扫院子”是大年前的“环卫节”,那么近半年后的端午日则堪称老太原人的“卫生防疫节”,它表达了老太原人对于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关切之心,更体现了老太原人与大自然博弈融合的智慧和才能。
马上又要迎来一个节日了,就是伟大的思想家屈原为了自己的高洁得灵魂而跳入汨罗江的时候,从此人么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就开始过开了端午节,端午节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这个伟大人物的节日,也是人么为了预防由于夏季得到了导致天气太过于炎热而爆发出得各种灾病的时候。虽然说北方尤其是在太原这样就算是在夏季也不会很炎热的地方不会像南方一样空气炎热,容易滋生出蛇鼠病痛,但是在该预防的时候了也是得预防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在不同得地域里面所进行的活动也各有不同,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所以也就有了更加丰富无比的文化,但是其实最主要的几点也就是挂菖蒲艾草等这些驱虫子的草木,然后就是吃粽子,挂五彩绳,赛龙舟,还有喝雄黄酒,小孩子在头顶点雄黄的这种有趣的活动。
端午节在原本的意义里面就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时节,而人么在祛除瘟疫病痛的时候也增加了很多有趣的节目,当然也就使得这个节日越来越多元化了。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进入一年中较为湿热的季节,蚊虫滋生,百病丛生,太原人把五月叫做“恶月”。在这一个月里,要做好各种驱邪避瘟的工作,才可一年身体康健,不受病毒入侵。
端午节,是在五月初月,也是五月的开始,所以这一天,又被称为太原人的“卫生防疫节”。对于这个节日,老太原人有很多传统的过法,除了像全国各地的吃粽子,还多了很多自己的传统。
在端午节这一天,太原人会用雄黄水图在孩子的额头、耳朵、鼻子等身体各个部位,防灾减病,很多家庭现在还有这种风俗。
此外,还会给孩子用五色线做成彩绳,带于手腕和脚腕处,在第一次大雨来临之时,解下来扔掉,便可保一年平安无虞。还有给孩子衣服上缝上放着艾叶、菖蒲的香囊,也是这个用意。
还有一种是老太原人在端午节独有的一种“祈福”方式,就是把蛇、蝎、蜈蚣、蚰蜒、癞蛤蟆,用红纸剪成消灭它们的窗花,贴在窗户上,意在除五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