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在什么情况下会下雨
云里出现了大量的水滴,并且再遇上冷空气就会下雨。
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
如果云体内的水汽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
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汽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
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
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
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
云层重多少开始下雨
云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积状云,二是层状云,三是波状云。而每个大类又分为不同的小类。不同的云距离地面的高度是不同的。
积状云一般分为淡积云、浓积云和积雨云,其中淡积云高度一般在2000-3000米左右,不会降雨,浓积云一般在1500-2000米上下,有可能产生阵性降雨,但雨量不大。而积雨云高度则很低,有可能不到1000米的高空,积状云一般是在夏季或我国南方经常出现。降雨量大,但是由于云的范围不大,多为振性降雨。
层状云分 高层云、层积云、雨层云和卷积云。
卷积云最高,3000米以上,高层云次之,也能达到3000左右,层积云相对来说就低了,他们不会产生降雨,对于雨层云就随不同的情况高度而不同,一般云层厚,云的高度就低,而且产生连续的强降雨。一般高度在1500米左右
对于波状云,是由于高空气流不稳定造成的,高度不固定,徘徊在1500-2000米左右的高空,可产生阵性降雨
云层厚度7公里-8公里以下出现一般降水,而发生强对流时,云层厚度明显增加,发展为10公里,甚至达17公里-18公里,穿透云层的阳光显著减少。
云层,一般是指成层的云,是水汽蒸发遇高空冷空气凝结累积而成。云层主要分两大类——积云、层云,积云又包括卷积云、高积云、积雨云、积云,层云包括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层积云、层云
云层厚也不一定会下雨的。下雨是一种自然景象,是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形成雨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
形成降水的条件有3个:
1是要有充足的水汽,2是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 ;3是有较多的凝结核,
在出现一般性降水时,云层厚度为7公里~8公里以下,而发生强对流时,云层厚度明显增加,发展为10公里,甚至达17公里~18公里,穿透云层的阳光显著减少.同时,强对流发生时,云层下部是雨滴,上部有大量冰晶,冰晶反射太阳光,使得穿透云层的阳光减少.
这个要看云的具体颜色来确定1.云很薄,很白,可以在1片云中透过缝隙看到天空,80-90%不会下雨,云中水蒸气过少2.云很白但却宻,多,厚,5分钟内无法再天空找到云的缝隙,这时候50%会下雨,具体数值还要看风向温度等情况3.云黑,宻,低,厚,这时候天空已经有下雨的征兆了,大量的水蒸气聚集,天空的温度迅速使其液化成水珠,然后凝结成冰晶,冰晶在向下坠落的过程,大气摩擦,温度升高再次变成水珠,形成降水。这也是为什么下过雨后云是白的,且薄。
云往西南走会下雨吗
云往南行,通常情况下会下雨。相关的谚语 “云向东,一场空;云向南,雨成潭;云向西,披蓑衣;云向北,雨没得”。
从云的走向来预示天气晴雨,云向东、向北移动,一般不会下雨;云向南、向西移动,预兆要下雨。,查看与“云向东,一场空;云向南,雨成潭;云向西,披蓑衣;云向北,雨没得”:从云的走向来预示晴雨。云向东、向北移动,一般不会下雨;云向南、向西移动,预兆要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