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三轮车限行规定
自2024年4月1日起,滨州市主城区设置限行区域,东至东外环(不含)、西至西外环(不含)、北至北海大道(不含)、南至南外环(不含)及黄河大道(不含)以内范围。限行区域内,每日6时至20时禁止低速电动三轮、四轮车通行和路内停放。
对2024年10月23日前购买的低速电动三轮、四轮车设置过渡期。过渡期内(2024年9月27日-2025年12月31日),驾驶低速电动三轮、四轮车上道路行驶,应当遵守限行规定。违反限行规定的,公安机关将依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予以查处。
滨州市电动三轮有牌有证在限行区域也不能骑吗
是的,在限行区域,即使拥有牌照和证件,电动三轮车也不能骑行。限行区域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减少尾气排放,保障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而设立的。电动三轮车虽然在燃料成本和便利性上有优势,但也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和排放,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我们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积极支持限行措施,为构建绿色、智慧、安全的城市交通环境做出贡献。
滨州市整治低速电动车动真格,10月1日起划定禁行区,无证不得上路, 你怎么看
说话较随意没逻辑性就想哪儿说哪儿了,各位别介意。一般我是开车的时候讨厌这些骑低俗电动车的(包括个别骑电动车的)骑电动车的时候讨厌个别开车的。一样都是根本不看看前后左右有的连转向灯都不开直接转弯。再就是说到治理低速电动车,最根本就是在源头上,生产商家卖家,因为有卖的才有买的。说实话感觉一刀子切有点太没有人情味,现在很多年轻人上下班时间不是太早就是再晚没有时间,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都是些骑这种低速电动车的老年人,他们这个年纪的考证也比较困难,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下。但是我也能理解要整治低速电动车的这种行为方式,他们确实也是不管红灯绿灯直接就是往前冲,主要是还带着小孩,给孩子一个错误的观念,毕竟小孩子学习父母亲人的行为能力较强。说句不太好听的话,你们年纪大了活够本了,可孩子还小还有未来几十年的美好生活呢,为了你们的随意就搭上生命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为了孩子也希望这些老人们多考虑考虑。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凡事不能一刀切,不然反弹性更大。
划定禁行区,设置三年缓冲期,使用必须取得驾照,滨州要对低速电动车动真格的了!这个话题在舆论场上热度迅速上升!
这种车也确实有其现实市场:一、老年人大多没有驾照或者过了考驾照的年龄,这个车不用驾照就可以开。二、城区扩大,公共交通落后,这种车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出行需求。三、很多老年人把这种车当做了接孩子专用车,每到放学高峰,总能看到这种车的身影。
老年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让低速电动车在安全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遵守交通规则、不遵守交通指示灯、与车争路、随意变道等交通违法行为屡被市民诟病。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真正解决好这个问题,交通执法部门仍然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一、执法规范问题,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在用,执法尺度需要智慧。二、需要大量宣传。不但要针对老年人宣传,还要对年轻人宣传,让子女朋友去向父母讲清利害关系。三、需要老年人去考证,需要哪方面的证,交管部门没有详细说明。四、从源头治理。这是这次治理行动中呼声最高的。
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对目前市场上的低速电动车分门别类进行严格管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直接清退下架;实行最严格的备案制度,要求商家在向市民销售此类符合规定但是限制行驶范围的低速电动车时一定要签订合同,写明此类电动车的行驶范围,发生因为商家忽悠原因而购买的案件,除对商家罚款外,还要无条件退车。
低速电动车整治,治标更要治本!
说实话,真是支持这样的政策!
最近这两年这种交通事故太多了,大多数由于违反交通信号灯,肆意乱窜。伤人伤己。而且大多数都是一些老年人在开这种低速三轮四轮电动车,更是“马路都是我家”的感觉!太多伤心的话就不讲了,全是了眼泪。政策规范起来,马路杀手少一点。让我们安心开车上路。
咱不是说不支持老人出行,遵守交通规则也好啊,突然变道,不打转向,说停就停,对私家说来说太危险了,出了责任还是机动车的,我也很好奇,为啥早没发现这个问题,非得事出多了在能引起重视吗?只处罚不引导,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