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这几天还限号吗
限行时间: 工作日07:00-21:00(节假日除外、双休日补班)
限行区域: 郑州市:东三环(原107辅道)、南三环、西三环、北三环(均不含本路)以内区域的所有道路。
限行规则: 对进入限行区域的客车实行两个尾号限行的管理措施,若尾号为英文字母的,以车牌最后一位数字为准,星期一限行1和6,星期二限行2和7,星期三限行3和8,星期四限行4和9,星期五限行5和0
成都三月八号限行吗
目前看是不会限行。因为疫情,成都市交管局于2月22日公告宣布自2024年2月23日零时起,暂时取消机动车尾号限行。恢复时间另行通知。这也是自2024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成都市第三次临时取消机动车尾号限行,方便广大市民出行。今天已经是3月6号,还没有恢复限行的通知,3月8号基本肯定不会限行了。
2024年疫情又严重了,西安会取消限行吗
我认为2024年的疫情并不严重,而最严重的是人们的心态失控。因为,西安本土并没有出现新冠肺炎反弹的症兆,而都是外地输入病例增多,造成了谣言传播,搞的人心自威。所以,年关将近,外地游子都回家过年,难免有外地病毒输入,只有把好机场,车站,外进车辆的捡疫,加强人们的自控能力,增强人们的意识感,才会堵绝疫情的输入。出入限行只是个管理手段,而真正全都要自觉自控才是真正的目地。
个人认为还是有必要取消限行的,别的专业性的意见本人也不懂,就简单的算一下数字账。西安现在乘用车保有量大约370万,我们按300万辆车会被使用。如果取消限行每天就会有至少60万人不用参与公共交通,至少有300万人不会面临或提供公共交通上染毒传毒。其次,现在虽然西安的实际情况并不是特别严重,但各公共交通已经从严防疫了,之前上车人多时扫码可扫可不扫,现在必须逐人,整个公交站拥堵不堪,认为造成人员聚集,公交车长时间停靠,道路也拥堵不堪。我不是专业人士,不会从传染病学专业或社会学专业分析问题,但作为一个每天参与城市交通的普通市民,说点切实感受而已。
今冬部分城市疫情抬头有些网友建议取消限行,比如石家庄比较严重,西安也有从石家庄密切接触者返回现象,这些都在可控范围,对于出行个人认为还是不取消的好!
限行是为了减少车辆上路出行,减少颗粒物排放减少雾霾聚集,很明显还是有效果的,大量车辆排气管不停的排放对身体也不好。另一方面还能有效缓堵保畅,这是能感受到的,所以减少车辆外出才是根本,限行还是要持续下去!
对于部分人造成的不便还是要克服一下,人的办法总是比困难多,有车还是要为大众考虑一下,对于个体一周也就一天又不是天天限行,如果真有疫情岂不得不偿失,限行好处多还是不取消的好!
窃以为应该取消!理由如下:其一,限行的目的是减轻空气污染、缓解交通拥堵;近一段时间天气晴好有风,空气指标有所改善,而且随着天冷、学生放假等因素,路上都是必要出行的打工人,交通也比较畅通了。其二,随疫情反复,乘坐交通工具和私家车比较起来,疫情扩散的概率还是大一些,广大人群受感染的几率和以家庭为单位的也大一点。其三,临近年关,数亿人大迁徙的春运即将到来,虽然号召“就地过年”,但是和约定俗成的“大团圆”比起来显得苍白和不成熟,估计没有多少人理会这个不切实际的提议。所以限行就成了大家关注到热点,择时取消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拥护,既保证了防疫抗疫的成果,又维护了限行政策的严肃性和专业性,还真正地维护了人民的利益。作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取消限行何乐而不为呢?
限行其实就一个目的,缓堵保畅,其它原因的都是说辞
汽车消费拉动的一大串上游企业和其就业,各地不可能像首都那样摇号限售,相反还得想办法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稳定,以这个角度去看也就不难理解前两年西安市拟订提出的10年老车报废的荒唐
扯远了,话归主题,疫情严重了,就封闭了,无所谓限行与否,不过在疫情稍微严重下其实应该鼓励乘坐私家车出行以减少公共交通交叉传染的风险
在疫情期间,乘坐公共交通不安全,到底该不该限号
疫情严重期间,公交车是不开通的,所以不用考虑。疫情开始明显下降趋向结束,公交车根据上级指示开通了,我觉得也不用限号。限号了,很多人外出就不方便了。这个过程,关键在于做好以下6点:1、公交车出发前做一次消毒 2、每站每位上车的人,必须戴口罩,而且都要明示健康码,否则不允许上车 3、车厢内三人座位,需要告知旅客中间空出;两人座位,如果人不多,最好限坐1人 4、整个过程,注意通风,不开空调 5、发现很人多下车,司机需要提醒旅客注意相互空间距离,不要拥挤,这样下车时间要比平时多留一些 6、旅途中,发现有人长久咳嗽,司机要警惕,有应急措施,比如紧急停车,测量体温等,并且司机要做好记录,以备查
谢邀。疫情期间公共交通不安全,该不该限号,应该根据不同城市情况而定,以深圳为例,基本都已复产复工,公共交通已恢复正常,路上车辆与往常一样高峰拥堵,也不存在限号措施。
先来目睹下深圳地铁的蛇形队伍
深大地铁站,站内提示乘客“佩戴口罩、适度间隔、有序排队”进站。在晚高峰期间,乘客排起的进站蛇形队伍长达约400米,市民从队尾排到进站口,需要10多分钟。
仅深大站,全天客流约有10万人次,你说公共交通不安全,然后呢,领导叫我来上班,限号是什么鬼。
风险依然在,口罩不能脱
地铁、打车、公交,乘坐哪一种公共交通工具感染风险最低?根据感染风险从高到低排序,丁香医生将公共交通工具做了这样一个简单排序:公交车 > 地铁 > 网约车/出租车 > 自行车/共享单车。
大家都离不开公共交通,但防控意识没有松。地铁全面启用实名制乘车,所有乘客信息将可查询、可追溯,全部车站采取全新风最大风量通风模式,地铁全线网所有安检点对所有进站乘客进行体温测量,同时在较大客流车站安装了自动测温仪, 疫情防控一点没有放松警惕。
所以,疫情期间公共交通不安全,但还得乘坐,不必过度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