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号抓拍拍车头还是车尾
都有可能。现在使用的监控系统是升级改造过的。无盲区无死角,高清晰度。而且基本上都是视频监控。给你的照片一般都是截图。要看一个号牌是不是限行的号牌,从哪个角度都可以。所以从哪一段视频上截下来的可能都有。所以,就不用考虑那么多,遵纪守法是安全的保证。
限行怎么抓拍的
摄像头的原理,大家应该已经了解,一是地上埋线圈感应,二是雷达测速,二者都和号牌无关。
号牌的识别必然是后期处理。后期处理可以用类似ocr的方式机器识别,也可以用肉眼识别,效率差不多。
之所以说效率差不多,是因为摄像头拍摄清晰度、准确度都不能和扫描的文本比。要想准确率高,识别速度不会很快;要想提高速度,识别错误太多没有价值。肉眼识别1张照片恐怕至少要1秒吧。
所以摄像头抓限行的最有可能的工作原理是:把摄像头的红灯时间改为永远红灯,就可以把经过的所有车辆拍下来。然后再后台人工识别。粗略估计了一下,一个摄像头拍1天的照片,至少需要1个人工作8小时才能看完。府右街双向6个摄像头,就需要6个人。
这样由于人力物力有限,每天用来拍限行的摄像头必然不多。也不一定每天都开。著名的府右街,两次被拍的同学时间上差了21天,有的同学从那里经过也没有被拍,也可以证明即便是在天安门周围,也不是天天都拍限行的。毕竟闯红灯、超速才是整治的重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没有多个同学反映在同一个地点被拍。
对于交通管理部门来说,一个可行的选择是,每天随机的抽查几个路口,把摄像头改成拍限行的,形成一定的威慑。如果路口是随机选取的,那么理论上讲,只要时间足够长,违反限行的车早晚会撞到。但事实上只要实际违反限行的人不是非常多的话,被拍到的概率极低,否则的话,人力物力投入太大,得不偿失。
车载的那种另说。这里说的是固定摄像头。车载的那种无论从数量、成本、体积等各方面都和路上的固定摄像头不在一个数量级。一辆监测车也就比一个警察更管用些,不能和到处都是的固定摄像头比。
限行抓拍的方式不仅仅只有电子眼,还有360系统抓拍、电子卡口、警车流动巡逻抓拍以及民警路面执勤。限号期间的车辆上路,一旦查获轻则警告,重则扣分罚款。
对于“违限”车辆,通常是警告、罚款(100-300元)、扣3分这类的处罚。有些地区只警告、有些地区只罚款、有些地区既罚款又扣分。对于一天之内限号违章的处罚次数,各地的规定也不同,有些地区一天之内只罚一次(如西安等地),而有些地区一天之内可叠加处罚(如成都等地)。还有一些城市的规定就比较人性化,外地车辆第一次违反限号规定的车辆只给予警告处罚
限行抓拍的方式不仅仅只有电子眼,还有360系统抓拍、电子卡口、警车流动巡逻抓拍以及民警路面执勤。限号期间的车辆上路,一旦查获轻则警告,重则扣分罚款。
限号摄像头也是电子眼,外观上和普通的违章抓拍电子眼并没有什么区别,安装的位置和区域也无法和其他摄像头区分开来,因此有电子眼抓拍的地方都可能有限号摄像头,每一个电子警察都有可能是抓拍限号的摄像头。设有限号摄像头的路段通常都会有警示牌提醒。
电子眼抓拍限行的规范:
1、电子眼是会抓拍限行的,但关键是交警现场执法,每个路口基本都有交警,最好是别冒险;
2、京交管部门修改了电子监控系统和民警现场执法系统,实现对违反限行限定的车辆实行连续拍摄和连续处罚。交管部门代表,连续处罚并不是不间断处罚,对确属忘记限行日,无意开车出门的车辆,在接受了一次处罚后三个小时内,司机可将车驶出限行区域、开到最近的停车场或返回出发地,不管是电子监控系统还是地面民警均不会对司机实行二次处罚;
3、但若司机在一天内连续出行,则会被连续处罚。不管违反限行限定行为次数多少,一天内只实行一次“罚钱100元、不计分”的处罚。
静默限行车辆拍照么
限行肯定会拍照,在限行措施实施期间违反限行规定的车都会被拍。,静默区内对交通予以限行,一律凭物资运输通行证或防疫工作通行证放行。物资通行证由市交通局发放和管理,防疫工作通行证由疫情现场处置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发放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