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河南新乡水灾的情况?严重吗
最简单直接的就是看新闻。我是新乡人,简单说下吧,新闻上说的是720暴雨影响其实从7月18晚上就开始下了,没停,只是雨没有那么大,大家都以为是一场普通的雨而已。19号晚上下的一阵大一阵小的,20号我上班时单位门前那条路地势稍微低点的就已经有积水了。也是20号开始严重,雨越下越大小区门口的积水慢慢变深。门口卫河本来水位与河道有一米多高的位置在20号下午三点四点的时候就已经满了,水已经溢出河道往道路上漫,河道上的路跟主干道还有两米到三米左右的距离吧(卫河是主干道下来有一个可以供人散步,晨练的的低处,距离主干道有个三米左右的高度,再往下是河道)。周二晚上下午水位有上涨,不过没那么厉害,一切还都是安全位置内。周三晚上从六点多一点到十一点多。我觉得用暴雨都不能形容那天晚上的雨。下了有五个多小时。卫河下游决堤。新乡北环被淹。共产主义渠决堤。周二周三救援力量基本都在郑州,新乡只有本地的一些军民进行自救。水位有的地方已经将农村的那种两层楼一楼全部淹掉。周四开始外地的救援队陆陆续续聚集新乡,开始抗洪。主要是围堵卫河与共产主义渠,不让这两条河水倒灌进入市区。有生之年,经历一次洪水是不幸,也是万幸。天灾无情人有情。只有在灾难来临时才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伟大的祖国对人民的无微不至。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从郑州、新乡洪灾中,我们应想到什么
平原城市一场暴雨就要死那么多人,尽管报道百年千年一遇,但还是值得反思。我们南方年年暴雨,百年千年一遇也是常见,但水灾中很少死那么多人。不像那年北京,今年郑州。作为南方城市,绝大多数是依江而建,先是雨水入江,再由江水上涨成灾,有时间上的缓冲。再就是绝大多数南方城市有内外湖,可以容水滞水。这个祖先的建城思考说明容水疏水是硬道理。什么海绵城市在倾盆大雨面前都是浮云。所以我觉得平原城市可以多建一些人工湖,百益无害。多地点人工湖与地下排水连接成系统,比什么海绵都强。
为什么水库不能提前泄洪,而要等到下游受灾再泄洪
2024年7月21,河南省新乡市出现特大暴雨,日降雨量突破250mm,新乡市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严重内涝和洪水灾害,成千成万的灾民紧急转移;然而当积水尚未退去的时候,新乡上游的多座水库同时泄洪,并快速淹没了新乡市,部分市县区积水深度超过2m,显然没有水库的泄洪,新乡就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洪灾,那么水库为什么不能提前泄洪,而非要等到下游受灾再泄洪呢?其实,水库不能提前泄洪,有经济原因,更多的却还是技术原因。
水库泄洪
水库承担的功能有利益驱使
不同的水库承担的功能并不相同,这跟水库所处的位置有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水库承担的功能通俗来说,有两种,也就是“兴利”和“除害”。
除害功能一般可以理解为防洪,在河流中修建水库,可以拦蓄洪水,避免洪水直接冲向下游造成洪涝破坏。例如水库具有一定量的库容,当上游洪水来临时,可以先拦蓄一部分洪水,减少洪水的流量,比如洪水流量1000m³/s,水库将500m³/s拦蓄在水库中,剩余的500m³/s排泄至下游,这样本应该承受1000m³/s的下游,只用承担500m³/s即可,大大减轻了洪涝灾害。至于水库拦蓄起来的500m³/s则用于增加水库的库容,可以在洪水过去后,慢慢放到下游,不会形成洪水流量。通过这样的调度,实现水库的防洪除害,例如三峡水库每年都要拦截、消减长江洪峰,保证下游安全。
水库特征水位线
兴利功能一般可以理解为经济收益。其可以包括灌溉、供水、养殖、发电等等,比如水库处于灌溉渠内,修建灌溉渠道,可以灌溉农田,从而收取灌溉水费;靠近城镇,可以向自来水公司供水,收取水费;拦蓄水库后,形成静水,养鱼形成产业;而水库在向下游放水时,设置水轮发电机组,还可以利用水能落差实现发电,这些功能都可以理解为兴利功能。
对于除害功能,一般水库没有多少利益,其保护的主要是国民经济,承担社会功能;而兴利功能则是水库的实实在在的利益,收取的水费、发出的电能都能带来经济收益。
水库为什么不能在洪水来临前泄洪?
其实水库的除害和兴利是矛盾的,怎么说呢?除害功能就需要水库蓄水越少越好,这样才能拦蓄更多的洪水;但是兴利又需要水库蓄水越多越好,比如供水、灌溉都需要充足的水量,而发电不仅需要水量,还需要水位落差,所以,对于兴利而言,水库更愿意多蓄水,这样才能更多的满足水库的经济效益。
在非汛期,降雨很少,水库水量只会越用越少,这个时段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就出在汛期,为了防洪,水库必须要提前放水,预留出来足够的库容,一般情况下,水库行政主管部门会设置一个较低的水位线,也就是防洪限制水位,汛期水库不得超出这个水位运行,但实际上这个水位并不十分低,因为太低,又不降雨,水库在整个汛期就无法兴利,没太多收益。
水库泄洪
所以水库在非汛期都是以一般的高水位运行的,这样既可以保证满足防洪限制水位的要求,又可以尽可能发挥水利效益,毕竟暴雨不是天天有。即便暴雨来了,再及时泻掉就行了,水库本身影响并不大,但要是预报降雨,没下,那水库就损失太大了,所以从水库管理的利益而言,其一般都是确定洪水要来的时候,才会泄洪,也就是不会提前泄洪。
水库泄洪会加重下游的灾害
水库在洪水来临前,会预留一部分防洪库容,假如降雨十分小,来的洪水规模非常小,水库就十分乐意,照单全收,蓄在水库里,再利用水轮发电机组慢慢发电,消耗这部分水量即可,这时候,水库不会对下游洪水造成太大的灾害。
但是一旦出现强降雨的时候,本来下游经过降雨,土壤已经饱和,就出现内涝等灾害,但是水库由于预留库容不够,大的洪峰一来,水库根本容纳不了,只能持续泄洪,以保证水库本身安全,所以这时候,就会加重下游洪涝灾害。
水库不能一直蓄水,如果水位已经很高了,可能来500m³/s的洪水,水库也得下泄1000m³/s,因为水库到了一定水位后,需要保证大坝安全,必须加大泻量,这时候下游一般就会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
水库下游洪水
所以水库之所以不愿意在洪水季节提前泄洪,主要是因为考虑自己的利益,尽量能让水库运行在相对高的水位,而一旦提前泄洪,假如没有来水,水库就会遭受较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在山区降雨预报本就不准,无法准确预报出洪水,所以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提前泄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