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的时候,你想在中国的哪个城市(乡村)安度晚年,了此一生?为什么
从出门参加工作的时候就开始想,老了就回家,和小时候的伙伴,童年的记忆,都融在苍苍的白发中,重新去温习小时候的慵懒,欢快和无邪。
曾经想过,一张茶桌,八个凳子,准备点茶水,准备点瓜子,准备点香烟,和光着屁股长大的朋友,相围而坐,喝茶聊天。那该是多么惬意的情景呀!
可是当你退休以后,你的愿望却很难实现。孩子有了孩子,需要你去照顾。家里的房子已经破旧不堪,要想回去,还要把房子修翻。再加上自己病体恹恹,你就是想回去,孩子们也不允许了。
于是,退休以后,还是要待在自己的那个城市,每天家里公园,两点一线。除了低头走路,就是抬头看天。
老了,无能为力了。什么想法都是空的,没有办法去实现了。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家里呆着,享受这其乐融融,孙绕膝下的生活吧。
商品经济社会,有钱处处是天堂,无钱处处是地狱。这是两个极端世界。
不为钱财所困,够用就好,重情重义,人缘好,走到哪里,都会身心愉快,幸福满满。
回归故土,过田园生活,养鸡鸭,喂小狗,种菜养花,看清新风景,吸新鲜空气,夜听清幽和寂静对话,赏轻风虫鸣对语,迎晨義送晚霞,薰菊茗,酿桂酒,野味相佐,画里画外皆风情,醉了神仙。
一己之见。供参考!
都说落叶归根,等老的时候都思念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毕竟那里有美好的童年,有熟悉的地方,还有无话不说的一群人。
当我老了,身体允许的话,我想回到农村去。那里还有我的房子,虽然比不上高楼大厦便捷,但出入自由。有个自己的小院,种点花草,时常修剪,浇水,在花前月下看书赏月最惬意不过了。最好有个地方再养一只狗,出门遛弯,狗狗在前面带路,自己在广阔的天地游走,呼吸都顺畅,时不时碰见个熟人,三言两语话家常。要是有老伴常伴左右那就是神仙日子,不乐也逍遥。
晴朗的日子里,三五好友相约晒太阳,下棋,喝茶,聊天,自由往来,没有任何繁杂琐碎的流程。
年轻时都喜欢城市里热闹繁华,容易挣钱,年老了也没有奋斗目标了。回到故土安度晚年,也算是给自己一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早已经选好离市区二十多公里的燕山余脉虹螺山衍生的磨盘山。这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是一个避暑纳凉的好去处。此处离打鱼山海滨仅七公里,如果条友们夏季想到海边旅游、消暑,可以住在山上的窝棚或村庄的民房里,我可以带你们到附近的景点转一转,也可以带你们到附近的码头买一些活的海鲜,可以当场用海水煮熟了吃,那个味真是鲜美。
我们这儿有人文、历史、自然景观,历史名人曹操、萧太后、袁崇焕、吴三桂、张作霖在很多景区都存留他们的故事,近代名人毛泽东、朱德、蒋介石、张学良也都曾经莅临。著名景区虹螺山、白狼山、灵山寺、圣水寺、觉华岛等很多景区都在附近。
闲时在地里种些小菜,养些溜达鸡,没事牵一条中华犬,圈圈树枝,想想都乐呵。
我就想在我们村着里住着,我是这里土生土长的,这里有我的亲戚朋友,我们这里交通发达,生活便利,天子脚下,没有大灾大难,孩子们上班离家也近,村里安装了天然气,三大网线想安哪个用哪个,村前就是102国道,地铁如果是修成的话离家也不远,村里环境卫生也在逐年提高,所以在村里生活更安逸。我家也是新盖的大高瓦房,比住楼房痛快多了,我爱我的家!
历史上有没有名声好一点的太监
太监又被称为中官、宦者、内侍、内臣、内官,是历史上为宫廷服务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是一群不是男人的男人。
这群人身份低下,平时不得干政,只能干杂活,但因与皇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特殊情况下也能权倾一时,比如魏忠贤、赵高。
从历史上看,很多太监确实干了不少坏事,太监的整体名声一直不太好,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群小人,加上许多戏剧作品对这群人的黑化,太监已经彻底的成为负面词。
其实,不管是历史还是戏剧作品,都是人创作的。只要是人,就有自己的主观立场。尤其是历史人物,很难用是非、黑白、好坏来定义,比如曹操或雍正,做过不少好事,却留下滚滚骂名;刘备是一个地方军阀,坏事也没少干,名声还好得不要不要的。
立场不同,评价的标准就不同,只要得罪过读书人的人,不论是是君王还是太监,很难留下好的名声。比如,明朝的太监与东林党斗得不可开交,东林这帮人就一定是好人吗?但他们是知识分子,会打“口水仗”,掌握着名誉定价权,不管太监做过什么,反正就一个劲地对其进行抹黑。
正是因为古代读书人从整体上看不上太监,能够留下好名声的太监可谓少之又少。
帝王中的太监,太监中的帝王——曹腾
曹腾是东汉沛国谯人,《三国志》记载他是曹参的后人,从小就入宫中当宦官。汉顺帝继位之后,曹腾还升任小黄门、中常侍,在宫中有了一定的地位。
在汉桓帝的继位过程中,曹腾又立下拥戴之功,被朝廷封为费亭侯,还升职为大长秋。
曹腾在宫中当了三十多年的太监,言行上还算本分,胸怀也比较大度,曾为朝廷举荐过不少名士,比如赵典、堂溪、张奂、虞放等人。曹腾曾被益州刺史种暠弹劾过,但他并没有公报私仇,反而夸奖种暠是能干之臣。
曹腾这辈子最大的成就是收了一个养子——曹嵩,曹嵩又生了一个优秀的儿子曹操,曹操统一北方,成了三国的枭雄,后来曹操的孙子曹睿当皇帝后,追封曹腾为高皇帝。于是,曹腾成了历史上唯一被正统王朝承认的太监中的帝王。
改进型造纸术的蔡伦
蔡伦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从就熟读儒家经典,还学习过冶炼、铸造,种麻、养蚕等技术,十八岁才进宫当宦官。
凭借自己的才华,蔡伦入宫之后,一路高升。还因皇帝的信任,当过中常侍兼尚方令,这可是负责铸造以及保管皇帝尚方宝剑的职位。后来,蔡伦因邓太后所赏识,被封为龙亭侯。
可能过多的参与了政务,邓太后去世后,蔡伦的靠山没了,他的“旧账”被安帝翻出。最后,蔡伦不得已,只好饮鸩自尽。
蔡伦虽然在朝堂上成就不大,却改进了造纸术,让纸张从奢侈品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这项成果,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蔡伦也因此拥有了世界级的名望。
军师太监——高力士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是冼夫人的六代孙子,出生于唐朝的官宦世家,因家道中落而被人领养。他天生谨慎,心思缜密,刚入宫时,还曾受到武则天的赏识。
在宫廷中成长,高力士看透了人心险恶,于是也学会了见风使舵,“神龙政变”中,高力士良禽择木,押对了李隆基。后来,高力士又帮李隆基出谋划策,先后铲除了韦后与太平公主,因此成了唐玄宗最信任的心腹。
随着皇帝的信任的加深,高力士的权利与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身份与地位也水涨船高,一直做到了冠军大将军、渤海郡公,朝廷的许多政务都由高力士裁决,李隆基曾说过“力士应承于前,我歇息则安稳。”
唐玄宗能够开创开元盛世,高力士献过一些良策,也尽了一份力。高力士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事情有两件,一是他撮合了唐玄宗与杨贵妃这段千古姻缘;二是“力士为李白脱靴”。
此外,郑和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定义,他对明成祖忠心耿耿,在“靖难之役”中也立下功劳,但“七下西洋”的目的毕竟只是耀武扬威,还劳民伤财,加重了百姓负担,到底算不算好事还有待商榷。所以,郑和只能算半个好太监。
太监这个词语似乎总是给人们留下阉人、横征暴敛、飞扬跋扈、残害忠良等不好形象。中国古代的太监,虽然名声不好的很多,但是其中也不乏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名声好的太监们。
首先是东汉的蔡伦。许多人只知道蔡伦改进了民间造纸术,却不知道蔡伦其实也是个太监。蔡伦在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当了太监,后来又因为有功于太后,升为了中常侍。
蔡伦本出生于铁匠世家,他曾经在一处被称作石林的乡学启蒙读书,学习《论语》和《周礼》。但年幼的蔡伦对周边的环境十分感兴趣,他在这段学习时光中不仅变得满腹经纶,还对养蚕、冶炼、铸造、种麻等活动有了深入的了解。
蔡伦在负责监管宫中各项器物的生产与制造时,开始着手改进造纸术。
在蔡伦的造纸术发明之前,纸的制造工艺复杂,材料贵重。因此纸是平常百姓家不可企及的贵重物品,只有上层阶级才能使用。
蔡伦却用破布、麻绳、渔网等废料制作成了一种坚韧又轻薄的纸。元兴元年(105)蔡伦向汉和帝献纸,受到了汉和帝的赞扬。在汉和帝下令在天下推广这种纸的生产与使用后,蔡侯纸迅速普及。纸成为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在历史长河中沿着丝绸之路向着西亚、西欧,向着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播与继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便是明朝的郑和了。在群星璀璨的中华英杰中,郑和也能算是其中不一般的一颗。郑和以其先于西方人进行航海而受到世界的关注。他所代表的一种中国人不畏惧艰险,征服自然,和平与世界各国交流的精神也受到人们崇敬与赞美。
郑和少年时就服侍明成祖朱棣,因此朱棣对郑和的个性,能力都有着充分的了解。郑和本人十分了解军事、航海,他不仅英勇善战,还具有极高的军事指挥才能。他跟着朱棣南征北战,在这些战火中得到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战经验。
永乐三年(1405),朱棣任命正使郑和航海西洋,与西洋各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为明朝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关系,同时以明朝强大的军事实力警告那些有妄想的"喜战好斗"的岛国。
郑和六次下西洋,不仅对解决明朝与东亚各国的矛盾,在亚洲与多国建立良好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还为中国引入了许多珍奇物种。同时,在郑和的远洋过程中,世界的航海之路被开辟。
郑和把中国古代的海洋远航事业推向了顶峰,也对人类海洋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外还要说到的两位名声好的太监就是高力士和王承恩了。
他们虽然没有像蔡伦一样在发明创造方面做出贡献,也没有像郑和一样推动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但他们对各自辅佐的皇帝的一片忠心是无可置辩的。
高力士对李隆基忠心耿耿,为李隆基在政治上出谋划策。在李隆基去世后,深受打击的高力士吐血而亡,随李隆基而去。他也被后人誉为 "千古贤宦第一人"。
王承恩也是如此的一片忠心报主恩。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时,王承恩没有像其他奴仆一样弃主而去,寻找自己的活路。他对崇祯皇帝不离不弃,最终随崇祯皇帝上吊身亡。
这些太监们不似汉朝的十常侍、宋朝的童贯、晚清的李莲英等人仗着皇帝对他们的宠爱与信任为非作歹。相反的,他们为自己的主人鞠躬尽瘁,有些愿意用生命追随自己的主人,而有些人则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对中国甚至全世界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