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巩义限号出行怎么处罚
巩义限行规定:一、限行时间2024年12月4日至2024年12月31日,每日8:00至20:00,法定节假日和周六、周日不限行。二、限行区域S235(原S237)以西(不含S235)、杜甫路以北(含杜甫路)、孝义路以东(含孝义路)、光明路以南(含光明路)、货场路以南(含货场路)、河洛路以南(不含河洛路)区域。三、限行车辆(一)对进入限行区域所有机动车(含临时号牌),实行工作日限制两个车牌尾号的车辆通行。“尾号”即为机动车号牌末尾的阿拉伯数字(号牌末位为英文字母的,以字母前的最后一位阿拉伯数字为准)。星期一:机动车车牌尾号为1、6的限行;星期二:机动车车牌尾号为2、7的限行;星期三:机动车车牌尾号为3、8的限行;星期四:机动车车牌尾号为4、9的限行;星期五:机动车车牌尾号为5、0的限行。(二)各类货车除了遵守本规定外,还应遵守我市对货车的其他限行、禁行规定。外埠号牌车辆在限行时间内驶入限行区域的,按照本通告规定执行。(三)为保障城市生产、生活正常运转,以下机动车不受上述措施限制:1. 军车(含武警车辆)、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防汛抗旱车;2. 大型客车、中型客车、公交车、出租汽车(不含网约车和租赁车辆)、邮政(含快递)、押款专用车、校车、保险理赔勘查车;3. 车身喷涂统一标识并执行任务的行政执法车辆和道路清障专用车辆;4. 车身喷涂统一标识的环卫、园林、市政、热力、供水、供电、供气、供油、通信等专用车辆;5. 殡仪馆的殡葬车辆;6. 悬挂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的新能源汽车。四、处罚措施广大交通参与者要自觉遵守本通告的规定,提前选择交通方式,合理规划出行路线。机动车限行期间,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利用电子警察、现场执法等手段,采取定点执法与流动执法相结合的方式,依法予以处罚。参考资料:
平安河南--巩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市区道路实施机动车限行的通告
巩义限行规定
巩义市目前暂不限行。
自2024年12月6日起,巩义取消机动车限行,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如果限行,限行时间和区域分别是:
限行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8:00—20:00,周六日和法定节假日不限行。
限行区域:S235(原S237)以西(不含S235)、苏秦路以北(含苏秦路)、杜甫路以北(含杜甫路)、孝义路以东(含孝义路)、光明路以南(含光明路)、货场路以南(含货场路)、河洛路以南(不含河洛路)的市区所有道路。
巩义市隶属于河南省,时河南省的直管市。
巩义市城区以内限行时间为每周工作日7时至21时,周末和法定节假日不限行。
限行区域为:所有三环以内道路。
限行规则:工作日每天限行两个尾号的政策,周一(1-6)周二(2-7)周三(3-8)周四(4-9)周五(5-0)。
巩义车限号是从早上几点到晚上几点
巩义市限行时间是早上7时至晚上21点,只有工作日限行,节假日不限行。
限行规定:
对进入限行区域所有机动车(含临时号牌),实行工作日限制两个车牌尾号的车辆通行。“尾号”即为机动车号牌末尾的阿拉伯数字(号牌末位为英文字母的,以字母前的最后一位阿拉伯数字为准)。
星期一:机动车车牌尾号为1、6的限行;
星期二:机动车车牌尾号为2、7的限行;
星期三:机动车车牌尾号为3、8的限行;
星期四:机动车车牌尾号为4、9的限行;
星期五:机动车车牌尾号为5、0的限行。
扩展资料:
巩义市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的下辖县级市,位于中原腹地、嵩山北麓,东距郑州市中心城区82公里,西距洛阳市76公里。郑西高铁、连霍高速、陇海铁路等均在市内设站。截至2024年,巩义市辖区总面积1041平方公里,辖20个街道、镇,常住人口83.27万人,城镇化率56.10%。
巩义为“郑洛工业走廊”核心城市之一。1992年以来综合经济实力连续22年位居河南省县域首位,连续13届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市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全国县(市)第39位;2024年确立为河南省直管试点县市。
2024年,巩义市生产总值755.7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1027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6:58.7:39.7;固定资产投资618.2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2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0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64元。
巩义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2024年12月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4年10月8日,巩义市入选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2024年11月,入选2024年工业百强县(市),入选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2024年12月,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2024年10月8日,被评为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24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2024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2024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