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有什么好玩的
课植园
看点:朱家角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集三朝之大成而囿于园内。
棵植园原名叫马家花园,曾是当地巨贾马文卿的私宅,是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课植园始建于1912年,其间断断续续,共耗时15年之久方竣工。据说该园占地96亩,共耗银30余万银元。
园内分课园和植园,定名为“课植”寓意“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课园是生活学习区,植园是娱乐耕作区,环境幽静,风光独好。马文卿较早接受西洋文化,因而课植园的设计结构和所用建筑装饰材料,很多都采用中西合璧的形式,这也是课植园最大的特色之一。马文卿在构筑课植园时构思也与众不同,园内布景既有明清园林之样式,也有近代民国之风格,集三朝之大成而囿于园内。马文卿耗费重金建园,不惜车马劳顿,去苏州,进沪城,遍访江南园林,从中吸汲精华为他所用。正因如此执着,才有了园内景致的与众不同,园林的布局独树一帜。马文卿在朱家角辟地建园时,时龄已五十有八,但遗憾的是,十五年的呕心沥血后,也即园竣之时,却是马文卿的谢世之祭。马文卿七十三载的人生,在1927年戛然而止。晚年本该享受一段清幽、快乐的时光,却天命难违,撒手人寰,这是马文卿所始料未及的。望月楼、书城是园内最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园中碑廊里镶嵌着明代四大才子唐、祝、文、周的诗词信札等手迹石刻,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朱家角有什么好玩的
推荐如下:
1、放生桥:
位于北大街东首,横跨在漕港河之上。1571 年由朱家角慈门寺僧人性潮历经15年化缘而始建,建成后,为显佛门慈悲为怀,桥下 500 米之内为慈门寺僧人和香客放生之地。每逢农历的初一、十五为放生日,并在河道中立桩为界禁止渔民在此撒网捕鱼,故名"放生桥"。桥全长70.8米,宽5.8米,高7.4米,是朱家角古镇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上海地区现存最大最长的五孔石拱桥,被誉为“沪上第一桥”。
2、课植园:
位于朱家角古镇的西北面,占地约现存17997平方米,始建于1912年,园主马文卿历时15年,耗银30余万两才初步建成。园名“课植”寓有“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故园内有"藏书楼"、"稻香村"等景观,与园名相呼应。整座花园由厅堂区、假山区和园林区三大部分组成,不仅集结了江南园林之精华,如:仿建上海豫园九曲桥、苏州狮子林的倒挂狮子亭等,而且将中国建筑艺术与西洋建筑文化相融,成为中西合璧的庄园式私家花园
3、圆津禅院:
坐落于泰安桥境、漕港河边,始建于 1341 年,重建于 1573 年,具有江南寺院小巧、典雅的特色,整体布局是不对称的江南庭院风格。自第三代住持语石起,几任住持都能诗善画,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往甚密,赵孟頫、董其昌、刘墉、郑板桥、王昶等人都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墨宝。主殿为圆通宝殿,供奉观世音菩萨;四大天王立于天王殿屋顶四角,在全国寺院中属首创;院内还存有赵孟頫手书“涌月”两字石刻的涌月井,井水清澈甘甜。
4、大清朱家角邮局:
成立于公元1903年,占地156m²,红砖灰瓦仿欧式的二层小楼,前门临街,门口是清代铜制铸龙邮筒,现在仍可以用于收寄明信片,后门沿河,也是邮政码头,过去每天邮船在此交换邮件。大清邮局正式开办于1896年,数年过后即在朱家角开办邮政业务,从侧面反映了本镇人口集中,流动量大以及商业繁荣。一楼为邮局过去的布局,置有邮柜、邮橱等,二楼展厅主要是关于古代邮驿栈道的历史和近代邮政文化的发展。
5、和心园:
是园林和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和心园得名于园中后花园始建于清中期的和心亭。和心园浓集了江南园林的造园精髓。园中花、木、水、池、石点缀亭、台、楼、阁、榭。一步一景、移步移景。和心园四井三堂和雕花绣楼中所有陈列物均为明、清二代的原始物件。
6、银杏树广场:
位于朱家角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